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61497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7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兴趣就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尤其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玩得开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一、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
2、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一年级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教师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写法,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汽球”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又如教师在教学运用“凑十法”做进位加法时,可以编一首儿歌帮学生理解记忆:“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儿歌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3、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自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实物小闹钟,钟面模型、多媒体课件,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模型。教学时,由童话引入,多媒体演示,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小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叫起来。提问:“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每天早晨是谁叫你们起床?”来揭示课题,然后老师摆出各式各样的小闹钟,通过多媒体演示,借助
4、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从儿童熟知的童话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尽量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当学生认数到8、9时,学生对数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再从数的顺序、数的来源、基数、序数……从头讲起,学生肯定不喜欢
5、听。于是这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动物套圈”比赛的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美丽的大草原上有7只小动物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要参加套圈比赛,“等等我”一头大黄牛也跑进了画面。“现在是几只动物?”一幅生动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大黄牛的声音,动作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了过来。于是在同学们的参与下,小动物的套圈比赛开始了。在这节课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数学游戏在动态中呈现了8、9的来源、大小、组成等知识,把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象素材,学生很快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在一年级新授课“找规律”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室里张灯结彩,小朋友手拉手围着圈跳舞,庆祝“六·一”儿童节,这时提出“小朋友们是怎样排列的呢?挂在教室里的小灯笼,小旗子又是怎样排列的呢?……”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再通过电脑里的闪烁、放大、定格等进行验证和说明,使学生对“规律”感到“豁然开朗”,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来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标的
7、指引下,我们应该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兴趣转变,由重传授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原来的单纯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向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由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紧紧相关。只有不断地把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全体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得十分透彻,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