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ID:61650005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06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立项号20120924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负责人李少红所在单位宁陕县龙王小学结题报告关键词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由于在小学数学中存在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考问题。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学生解题思路狭窄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两极分化严重,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扎实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

2、量。探讨影响教学情境的相关因素,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探究。我们的得出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原则,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研究背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但是在小学的数

3、学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解决问题时,试题内容呈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利用电子幻灯片出示主题图或者将书中的主题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下,然后就是分析问题、列式解答等。也有一些课堂的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第二、教学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考问题。有些课堂上,虽然使用着课标教材,但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依然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学生进行公式、模式的强化记忆,最后利用这种解题

4、模式解决问题,导致学生上课缺乏兴趣,不愿意积极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缺乏启发性。第三、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学生解题思路狭窄。教学中往往是就问题来解决问题,从小不能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形成了数学无用论,是数学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的痛苦,教师教的很累。从而形成形成了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此,我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

5、情境”的研究。(2)课题的界定6我们所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能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也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创造力。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

6、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才能真正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二、理论依据及意义(1)理论依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想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提出

7、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方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根据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新的信息只有被原有知识结构所容纳,才能被学习者所学习。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

8、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2)研究的实际意义1.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使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