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doc

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doc

ID:61637229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doc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doc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湖北省通城县第一中学沈振华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应做哪些工作和如何去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着重从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和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和方法主动学习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乐学的情境下对数学产生兴趣,自主地到数学世界遨游。课题组在借鉴他人经验和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有意摸索,总结出了数学教学创设问题

2、情境的时机和基本方法。(1)问题情境设置在课头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问题情境或悬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一种非知不可的紧迫心情,形成认知冲突,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处于最积极状态。设置悬念法、情绪感染法、类比迁移法、搭桥铺路法、以旧引新法、开门见山法等,这些方法有的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有的是从将要学习的结论出发,有的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有的是带有趣味性的典故或问题,有的是似是而非的结果或判断。这些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1:对数概念的引入。教师提出下列三个问题:2?=4;2?=8;2?=6,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快答出,但对第三个问题却无法回答。虽然潜意识地感到第三个“?”应该比2大,比3小,但又感到很朦胧,进入“欲知不能,欲罢不肯”的境地,这时教师指出:学了对数之后,这个问题就可迅速解决,这是设置悬念法的例子。例2: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引入。18世纪末德国有一位大数学家名叫高斯,传说他在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当同学们一个一个地累加开始不久,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5

4、050。教师接着问:“同学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把算式中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如1+100=101,2+99=101,如此等等。这样一共有50个101,所以得出5050。”)教师接着说:他的算法也可以解释成:把原式顺序颠倒,两式相加成为1+2+3+…+100再被2除就得到原式的和。师:“那么对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n如何求呢?这节课就要研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研究一下。”这是情绪感染法的例子思维始于问题,课头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可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

5、数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问题情境设置在课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情境,制造悬念,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使课堂教学起伏跌宕、有波有澜,有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置疑启发法、制造陷阱法、欲擒故纵法、退中求进法、因势利导法、顺手牵羊法等,这些方法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有的是为了强调重点、分散难点;有的是为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是启发学生思维;有的是诱使学生误入陷阱,再引导其发现上当受骗导致错误的原因

6、,实现思维上的飞跃和知识上的升华。例:在学习基本不等式时,教师出题目:已知实数a、b、c、d满足a+b=7,c+d=5,求(a+c)2+(b+d)2的最小值。在同学们很快算出答案为70之后,教师再请同学们看看有问题吗。“哇”有些同学惊呼,两次用基本不等式,等号不能同时取到。这是制造陷阱法的例子。(3)问题情境设置在课尾教师在课堂收场时,提出一个富于启发,精于思考的问题,但不做答,造成悬念,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受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方法有拨云见日法、布设疑阵法、抛砖

7、引玉法、举一反三法,探究引路法等。这些方法运用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的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的是变式训练的需要,有的是为了下一节课做准备,有的是给学生一些学法指导,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很有益处。例1:在讲完奇、偶函数之后,教师提出一个关于函数性质有深究价值的问题:“把f(x)=f(-x),看作f(0+x)=f(0-x),在此条件下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推广一下,如果f(a+x)=f(a-x),那么f(x)的图象关于什么对称呢?具有f(a+x)=-f(a-x)的性质的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做

8、出你的研究。”这是探究引路法的例子。例2:讲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后,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6个三角函数以及角的终边在各象限中各函数值的正负情况。这6个三角函数之间是互相割裂的还是密切关系的?实际上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互化,只要知道一个三角函数值就可以知道其它所有三角函数值的情况,我们下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