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3295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5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
2、,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
3、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 (1)苍蝇、蚊子、孑孓发现了什么?(“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害虫。)(“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 “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2) 一撅一撅、抢着说、掌握、据说观察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
4、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出示文中句子,读 “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3)结构、复杂
5、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谁捉蜻蜓?(一群孩子)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
6、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 “谈蜻蜓”)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
7、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五、作业。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2、阅读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六、板书设计。21、放飞蜻蜓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陶行知慈爱、循循善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