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学模式.doc

尊重教学模式.doc

ID:61621017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4

尊重教学模式.doc_第1页
尊重教学模式.doc_第2页
尊重教学模式.doc_第3页
尊重教学模式.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尊重教学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尊重教学模式一、构建“3+1”教学模式的意义我校实施以尊重人性为核心内涵的“尊重教育”,初步形成“幸福为本、习惯为重、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四大理念,并在德育、学生评价、校园文化、教师专业成长等领域形成原创性的实践模式,走出了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新路子,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主渠道是教学,学校品牌的含金量主要在教学。学校着手探索“尊重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制订了“生本•互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导向性意见。特别是总结“生本•互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着手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和学校品牌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

2、“3+1”教学模式概念要领和内在逻辑“3”指“生本”、“生成”、“生活”。这是“教”的层面要求。“1”指“自主”。这是“学”的层面要求。“3+1”即“教”和“学”内在逻辑构成的教学模式。“生本”,从教学三维目标角度把握。“知识与能力”维度着重突出“基础”、“过程与方法”维度着重突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着重突出“情商”。“生成”,从学生心理的智、情、意角度把握。“智育”方面着重突出“互动”,指师生民主对话,生成智慧;“情育”方面着重突出“情境”,指营造氛围感染学生,生成情感;“意育”方面着重突出“评价”,指在赏识基础上的努力取向评价,生成意志。“生活”,从教育目标

3、的社会属性角度把握。“教材”方面着重突出“整合”,指教学要整合学生生活、社会和学校实际等课程资源;“教法”方面着重突出“实践”,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践,通过实践内化目标。“生成”,突出“知”、“情”、“意”;“生活”,突出“行”;“生成”和“生活”共同构成“知”、“情”、“意”、“行”教育过程。“自主”,相信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能力,通过创设浓厚的劝学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三、“3+1”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育人为先原则。学会做人,是学生立身社会的根本,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幸福为本原则。

4、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理所当然也包括当下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负提质原则。教学需要质量,要为孩子在知识层面、精神层面都奠定坚实的基础,尊重差异原则。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既尊重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又尊重学习不良的学生;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尊重,也不是教育。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要严格要求。自主学习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教师要由“扶”到“放”,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追求风格原则。本模式更多地是从理

5、念上引领,为教师提供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而更好的成效寄希望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和爱好,在本模式理念的框架下,在某一项目着手创新特色,努力形成既有统一理念又有教学风格的教学方式。四、“3+1”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和导向措施(一)“生本”   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变传统教学以教材内容为教学主线的“教本”思想为以学生发展为教学主线的“生本”思想。教学时将学生共性基础作为出发点,将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落脚点,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二)生成   教学设计是一种思想,一种倾向,一种策略,一种思路,教学流程随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需要设计思路,事先根

6、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机调整原设计。教学需要关注流程动态,变静态的实体为动态的流程,变传统的“程式”为“变式”,建立学路、文路、教路“三路合一”的教学运行机制。教学中要运用教学机智,及时、巧妙捕捉能促进学校宏观教学目标、学期学科教学目标和课堂微观教学目标的落实的生成性资源,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实现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重新建构。(三)生活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更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一个充满自信、满怀爱心、追求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和仅仅学业突出的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关

7、注儿童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