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方差说课稿.doc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

ID:61620808

大小:66.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04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_第1页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_第2页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_第3页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_第4页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浩方差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差》说课稿重庆市第57中学胡浩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数学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就本着此设计理念主要从6个方面来说《方差》这节课。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数据的波动》的第2节课,第一课时。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掌握“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这一技能;能够体会“用方差刻画数据离中程度的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形成统计的观念。从教材安排看,纵观初中学段的教材体系,以数据“整理与描述——分析处理

2、”的顺序展开,在八年级上期已经学习了用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后,继续学习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差是对一组数据波动情况进行处理,是数据处理解决现实情景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且为后继学习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打下基础。从内容的角度看,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当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已无法描述两组数据的差别,极差也只能反应数据波动范围大小,进一步研究数据波动,学习用方差来刻画数据离中程度的方法。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特征看,我的教学对象是城市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

3、,勤于思考,肯动脑。但八年级又是开始分化的时期,所以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成功,持续保持学习数学兴趣非常重要。从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看,经过我一年半的培养,我班学生基础扎实,计算能力较强,目前数学成绩差异不大,对本节课涉及的计算不成问题。从本节知识点看,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上期学习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变化,本章第1节又学习了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本节的第1课时学习了反应数据波动范围的极差,对统计学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数据的波动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同时,也意识到对一组数据的考察角度不同,结果

4、是有会有差异。因此对学生而言,新的考察角度是能够接受的。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计算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会)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体验方差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会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运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统计的眼光认识世界,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乐学)教学重难点:第6页共6页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体验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理解方

5、差,并会计算和运用。教学难点为:掌握方差的含义,以及方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四、教法学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知识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借助于教材中情景“教练的烦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逐步引导,充分体验方差概念的学习过程,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让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法。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练的烦恼”现要从甲,乙两名射击手中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

6、绩统计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甲命中环数78889乙命中环数1061068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设计意图: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利用了学生了解的情景,在学生日常经验的基础上引入问题,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兴趣,激发研究欲望。)我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小组讨论2分钟,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两个问题:你会挑选哪一位参加运动会,理由是什么?预计学生回答会出现以下情况:情况1:从数据的集中趋势考虑,发现两个选手成绩的平均数或中位数都是8环,不能作为选择的依据。情况2:选

7、择乙,小兵有2个10环。情况3:选择甲,小明极差小。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会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均相等,而众数与极差得出的结论又相互矛盾,此时进入环节二。012234546810射击次序环数平均成绩(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好奇心.)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第6页共6页1.观察思考教师提出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下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如下预测.预案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学生提出看谁的

8、稳定性好,就选谁.预案2:学生若不能提出方案,则教师提出,通过统计图,你能看出两名射手谁的稳定性更好吗?通过统计图,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出谁的稳定性更好,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可以用什么数据来衡量稳定性呢?(设计意图:为方差的引入搭建“脚手架”,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还需要用另外的统计量来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稳定性)2.形成方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