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doc

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doc

ID:61581066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2

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doc_第1页
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doc_第2页
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让美术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美术,尤其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堂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在一片“繁花似锦”的背后,美术教学也走入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若不及时纠正,必将影响到美术新课程的进一步贯彻实施。      课程改革深入到今天,碰到具体问题时,美术老师仍旧回到重“双基”的老路上,学生固然画出了作业,掌握了“双基”,但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不到提升,人格得不到完善,这样的课堂教学违背课改精神,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以为存这种极端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领会美术

2、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没有摸索出一套符合课标精神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可以肯定,美术教育不是不要“双基”,而是要将“双基”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过分的“双基”训练只能让我们的课堂回到老路上来,反之一个不懂得构图的学生又如何画好自己的作品?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这种极端现象的发生?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立美术课堂之本,走视觉形象之径      美术学科的教改,应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征,从美术的基本元素教起,系统地构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并将此放到大的文化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积累审美经验,增

3、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是通过视觉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美术的语言——色彩、线条、造型、构图等实现的,美术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围绕美术语言来谈的。一方面可以从众多的美术作品的赏析中让学生认识到“双基”对作品表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形象的观察、阐述、解读中能对文化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关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永远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二、寻教学内容之源,构美术学习之包      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美术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来确定。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

4、的内容要有开放的内容,即向教材以外拓展。另一方面,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的符号体系、价值趋向、思维方式、操作模式等所包含的语意信息无不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读其中的语意信息就是回归于生活,给经验的生成提供养料。因此,教学内容丰富的源泉就在学生的生活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空间,依据教材中人文性的话题,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的“美术学习包”。当然在建立“美术学习包”时注意主题的切入,所提供的素材不可大而空泛,既注意到“双基”的掌握,又要注意到文化的熏陶,尽可能突出其内容的小概率性,引导学生有效地筛选信息与材料,

5、“学习包”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知识不可太多,学生难以接受的材料不可采入。       三、积学生文化之涵,重美术欣赏之育      现在的学生距离美术教育应达到的目标还相差很远,文化的积淀不够,审美能力也很低下,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美术课能有机会让学生接触到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从积累每一个细小的美术形象和知识开始,让学生从视觉上思考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每一节课堂教学中的欣赏是形成文化积淀的重要渠道。      小学美术课中的欣赏有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及课外欣赏。在新教材中,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被安插在各单元的学习中,作为随堂

6、欣赏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的风采。美术欣赏不是孤立的,它贯穿于各类美术教学活动中。因此笔者认为美术课中的随堂欣赏活动在三种欣赏形式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欣赏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不少教师对随堂欣赏重视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满足于让学生“看”和“听”还不够,要让学生“触”、“说”、“读”、“议”甚至“写”,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欣赏。      美术教育担负的任务是多重的,“双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双基”与“文化”的关系是“从低向高

7、的关系。没有‘低’——美术技能和美术技巧,也就没有‘高’——美术文化就成为一个空中楼阁,提高二字也就无从谈起。当学生对美术的技术和兴趣一并忘掉的时候,美术教育还会剩下什么?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双基”的学习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才能达到完善人格、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