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思考.doc

教育公平的思考.doc

ID:61577168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1

教育公平的思考.doc_第1页
教育公平的思考.doc_第2页
教育公平的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公平的思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巨大变革与发展,尤其是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日益关注,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也逐步凸显了出来。  为了推动符合所谓“正确”教育理念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普遍热衷于对示范性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他们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都投入到了这些“优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并希冀通过其它学前教育机构向这些优质机构看齐,来带动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强调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种对“优质”的单一强调,却带来了一系列

2、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  具体说来,那些得到政府资助的示范性学前教育机构由于办学质量高于一般机构,因此家长和幼儿都纷纷涌向了这些机构。在家长“挤破头”的情况下,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了教育机会的分配中来。这样,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实际上是更多地被本就处于有利地位的社会优势群体所享受了。  与此同时,很多低收入的家长只能选择将子女送到收费相当低廉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中去,但是这些收费低廉的机构的教育状况却往往又是令人担忧的。于是,政府部门出于监控和提高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目的,通常要依据统一的办园标准去

3、规范和调整这些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但问题是,那些标准有很多是超乎于这些民办机构的能力之外的,因而有很多民办机构最终难逃被整饬或被取缔的命运,这种状况最终也导致服务于低收入家庭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处于相当低迷的状态。在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并没有享受到公共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满足他们受教育需求的民办教育机构又要被“压、管、制”,这对于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而可想而知的是,一旦这些儿童的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如此不公时,必然会滋生极大的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对社会稳定所产生的威胁力可想而知。  对教育

4、质量的追求绝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换来的教育质量是得不偿失的,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质量。因此,在我们普遍给予教育质量高度关注的同时,似乎也应该分出一些注意力给教育公平了。  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同我国一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世界上还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由政府全部包办学前教育。而很多国家都主张: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该通过进行弱势补偿来消除教育上的不公平,即政府应着眼于大的社会生态环境,通过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同时

5、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以进行教育补偿。因此,讲起学前教育,美国人以“开端计划”(HeadStart)为骄傲,英国人以“确保计划”(SureStart)为自豪,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项目。在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就是说,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举办能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弱势群体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需求。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倡将弱势补偿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儿

6、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等都对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表示了关注,对弱势群体面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提出了予以纠正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教育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些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才被用于学前教育。是让这些少得可怜的经费流向为优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是流向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这些是教育政策上的两种全然不同的选择。如果我们关注的是社会稳定,关注的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的是学前教育事业的可

7、持续发展,那么选择在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上照顾弱势群体,是一种必然的做法。其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弱势补偿是对现实学前教育不公平的反动和补救,它将使一些本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或者使一些已经接受教育但仍处于不利境况的幼儿能够获得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这也就使面临着诸多待遇落差的弱势群体至少能够在教育上获得一些社会支持,因而有助于社会各方力量的和谐,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第二,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时,也意味着政府将同时通过政策调控把一些本身就面向社会优势群体的学前教育机构

8、推向了市场,促使它们通过市场“优价”的方式来解决在经费问题,同时也将通过推动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来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集结更多非公共性质的资金,这也就等于我国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直接解决了。诚然,在这种政策调控下,那些社会优势群体会被要求支付较多的费用,但是因为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优质的,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