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75343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1
《如何引导农村初中生欣赏古诗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引导农村初中生欣赏古诗文我是一位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十年有余了。可我每次遇到讲解古诗文时,就会举得特别头痛。尽管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也会觉得上课时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仿佛教室里你独自在唱戏一样,而下面的学生呢,盲目的盯着黑板,难以领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是我们地处农村,资源有限。学生除了接触课本中的古诗文外,难以在阅读到其他的了。我们大家都了解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璀璨的明珠。好要想教语文,古诗文教学这一模块可以说是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读古典诗文,
2、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为了让学生能欣赏好古诗文,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古诗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学习古诗文首先就是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从开头的导读到课文,再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力求读准字音,读准诗文的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陶醉在其间
3、,流连忘返,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故事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诵读古诗文阅读是诵读的基础,朗读是阅读的升华。要朗读好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是这样做的:1.读作者。熟话说“文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就能够从侧面了解其文。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成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及作者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文作好铺垫。了解作者的什么呢?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的一贯的文风,作者写这一首诗歌时的背景。有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就可能很快地了解诗歌的内涵。
4、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到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就是其中一篇,了解了他的写作背景,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文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所隐含的情感,以及后文“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结局了。2读文本。这是学习古诗文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一般都是这样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读诗文,解决不了的,老师才点拨,如通假字的读音等。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字的认识。还有学生弄不懂的先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老师
5、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没问题了,老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的营造的意境里,品味古诗文的美。三、学会品味在学习古诗文时,指导学生品出它的意、品出它的情,能引导出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古诗文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通过句句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勾画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写景的优美句子,就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会使学生的情
6、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四、陶冶情操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汇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农村文化素质不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诸多因素造成学生缺
7、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提出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我们应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课,在学习古诗文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五、人格教育古诗文不仅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藏,学生诵读古诗词,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让
8、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温柔,郭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学生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就可以教育学生学习他淡薄名利,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