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

ID:61552847

大小:5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27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北京汇文中学索金龙课题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2.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能初步根据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的学

2、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教学手段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电池已经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品,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神州六号遨游太空都离不开电池。同学们想知道电池的原理吗?【伽伐尼青蛙实验】投影1780年,意大利医学家伽伐尼(Galvani,L.)的青蛙抽搐实验,展示了原电池的雏形。【物理学家伏打的电堆实验】投影介绍伏打电堆实验聆听问题与思考:①

3、蛙腿为什么会抽搐呢?②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思考与领会;引入化学史,培养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的科学品质。第5页共5页伏打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伏打的等效转化思想。【过渡】下面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探讨电池中电流的来源。【指导实验】(1)锌片、铜片单独插入稀硫酸中;(2)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指导观察方法。【问题讨论1】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相连后,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启发】从物理角度看,电子定向移动就产生电流。怎样证明电流的产生?【提问】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偏向何方?【问题讨论2】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有

4、电能产生,请问电能是怎样转化来的?学生随堂实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现象并回答锌片的变化:置换反应。Zn+2H+=Zn2++H2↑铜虽然与稀硫酸不反应,但锌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锌失去的电子流动到铜片,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而产生氢气。生:连接灵敏电流计,检验电流的存在。实验并观察现象。生:指针偏转。偏向Cu片一方。锻炼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推测。【板书】一、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提问】作为电池,有正极和负极之分,请问锌片和铜片谁是负极、谁是正极?你

5、的判断依据?1.电极负极(Zn):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Cu):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的一极.动画演示,内电路:H+移向铜电极;SO42-移向Zn电极。离子导电。【启发】从不同角度判定电极名称形成概念。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生: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的电极为正极,所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指针偏向哪一极,该极为正极。从实验现象知道,指针偏向铜极,铜为正极,那么锌为负极。从电极材料,金属活泼性判断。明确概念。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迁移能力。第5页共5页2.电极反应与

6、总反应指导学生书写电极方程式。【提问】原电池反应与普通化学反应相比,有何特点?【指导实验】①锌粒单独与稀硫酸反应,观察;②用铜丝接触锌粒,观察;③拿走铜丝,观察;再加入少量CuSO4溶液,观察。填写表4。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2H++2e-=H2↑(还原反应)Zn+2H+=Zn2++H2↑①反应部位: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②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③能量转化,化学能→电能。揭示本质,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问题讨论3】比较伽伐尼电池、伏打电池和今天的化学模型电池,请你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3.原电

7、池组成条件【激疑】Fe、Cu与NaCl并不反应,为什么也形成了原电池?谁是氧化剂?教师强调补充内部条件。观察3幅图片,讨论后回答:①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导线连接组成闭合回路学生思考后回答。内部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化学史料培养归纳、抽象能力。透过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练习与提高】1.下列装置中灵敏电流计上是否有电流通过?是否为原电池?你的判断依据?2.利用Fe+Cu2+=Fe2++Cu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3.1909年爱迪生发明了镍铁碱性电池,其化学反应原理如下:Fe+NiO2+2H2O=Fe(OH)2+Ni(OH)2,请判断

8、负极和正极,电解质溶液是什么?尝试写出电极反应。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课本p103一、二写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