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50642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7
《行为习惯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健康,也是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小孩应养成每天早晚洗手、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手脏了后要主动去洗,定期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每日随身带干净手帕,咳嗽和
2、打喷嚏时用手帕掩住口鼻,用手帕擦鼻涕,注意环境的整洁,不随地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排列整齐等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从教幼儿配合大人给他盥洗开始,逐渐培养幼儿自己动手做清洁卫生的能力和习惯。不要小看幼儿的能力,幼儿这时正处在学习积极性很高的阶段。 卫生习惯的培养要从让幼儿知道卫生的内容开始,主要有以下方面: 皮肤清洁 早晚是洗脸,饭前便后要用香皂洗洗手;定期洗头洗澡,可随季节作调整,夏天每天至少1次,春秋季可2~3天1次,冬天至少每周1次。洗头洗澡时应使用幼儿特用的浴液和洗发液。 卫
3、生小手帕 给幼儿常备一条清洁的小手帕,可别在衣服的前襟上。用手帕来擦嘴、擦鼻涕等,而不要挥袖子随便一抹。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尤其是不随地吐痰,从小就应养成这一习惯。 勤剪指甲,勤洗发 长头发必然要和幼儿身体的其他部分生长争夺营养成分,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过长的指甲里往往藏着许多细菌,给幼儿剪指甲应用小剪刀为好,这样不容易使指甲剪得过短或者伤及指端的皮肤引起出血,在剪指甲前用温水洗一洗手可使指甲变软,剪起来无疼感。家长一定不要去撕咬幼儿的指甲,这样很容易撕破手指,幼儿在疼痛之后下次必然会拒绝剪指甲。一般来说每周剪1次到2次就
4、够了。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热情,让他感到学习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大人应耐心细致,每一环节应认真讲解示范,让幼儿自愿。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发生率,使幼儿一生受益。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在午睡的时候,往往
5、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二、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上小班的幼儿,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
6、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三、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
7、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