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图》导学案语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时地图1.知道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定义、公式及三种表示形式、常见图例,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实例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理解如何在各类地图上判断方向;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上的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①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用途:确定图上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4)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分
2、母愈大,比例尺愈②,表示的范围愈③,内容愈简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2.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④下⑤,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⑥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⑦,纬线指示⑧。3.图例(1)概念: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⑨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2)作用:学会认识图例和注记,有助于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⑩。二、地形图的判读1.高度表示:高度(海拔)、相对高度。2.相关概念(1)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2)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的连线。3.坡度陡缓(1)等高线密集处,坡度;(2)等
3、高线稀疏处,坡度。4.地形种类(1)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减(或示坡线位于等高线外侧)。(2)盆地(洼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或示坡线位于等高线内侧)。(3)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4)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值区。(5)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值区。(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选择合适的种类(1)参观游览→导游图;(2)外出确定行程→图;(3)了解时事发生地点→政区图。2.选择合适的大小:目的对象越详细,选择比例尺越的地图。3.选择合适的途径(1)手段:或飞机→快速、大范围获取信息。(2)载体:纸质或网络。第1页1.想知道城市的位置和了解这个城市更多的情
4、况,选择的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区别?2.什么叫等高(深)线?等高线和等深线有何不同?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一地图的三要素[互动探究]1.以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为例,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哪些方面的表现不同?通过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填写下表:答案问题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略?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2)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得出关于比例尺特性的什么结论?(3)北京位于天津的什么方向?2.暑假快到了,小明决定去探险,小华提醒他,除做好物质准备外,还需做好知识准备,掌握一些野外生活的常识
5、,如在野外如何辨别方向。现请大家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小明做好这项知识储备。探究二地形图的判读与地形剖面图[互动探究]1.读图,思考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幅图中,代表等高线图的是,代表地形剖面图的是。(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地势的,和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3)图中b点海拔为,c点海拔为,两者的相对高度为。图中山峰有个,其中海拔较高的山峰的海拔H的范围是m。(4)ab与cd两坡比较,坡度较陡的是。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ABCD2
6、.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D.d处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米。(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用数字表示)。(4)小河流向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或乙)处,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体系梳理①图上②小③大④北⑤南⑥北⑦南北⑧东西⑨符号⑩特征绝对陡缓递增交通大卫星基础学习交流1.想
7、知道城市的位置应该选择小比例尺的地图,了解城市更多的情况应该选择大比例尺的地图。第2页2.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海岸线为0m等高线。区分图中所示等值线是等深线还是等高线,重在看等值线上所标注数值的正、负号。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密集表示坡度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地图的三要素[互动探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