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15485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2-09
《老河口市中小学“535”高效课堂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老河口市中小学“535”高效课堂解读 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 一、“535”高效课堂的含义 “535”高效课堂,遵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着力实现“三大转变”,即转变教师教的方式: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和点拨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促进者。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变“听懂了”为“学会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研究问题、自己获得结论,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动力;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他律”
2、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促进教学均衡、高质发展。 本课题中的第一个“5”,是“五个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突出合作:对学、互学、群学、帮学等活动都表现出分层次多形式的合作;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自我展示、小组合作、师生互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五个“突出”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主体性、主导性和互动性。“3”指的是课堂教
3、学的“三个板块”。即: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反馈测评。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三个部分,也是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同时还是实践理念。第二个“5”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导学——自学——互学——展示——测评。这五个环节,既反映了老师的教法,也体现了学生的学法,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二、“535”高效课堂模式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基本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从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育从控制生命回到激扬生命。 (一)总体要求 1、教师必
4、须以丰厚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成长自己。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每班以6—8个小组为宜,每组6—10人(一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人)。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自身标准高的。 (3)班主任、科任老师定期从“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
5、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方面培训小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带动、帮扶、检查、评比等作用。 (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从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评价小组和评价个人相结合,用恰当的评价机制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3、编好用好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照“535”高效课堂要求,注意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2)导学案编制要统一基本设计程序。通常,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
6、,并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课中“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基本要求为: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原则上每课一案,先个人“初备”,再返回学科组“群议”,形成“共案”,分发给同年级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备”,然后结合实际授课,最后做“课后修订”(补备)。学校检查用红笔修改后的学案。 (3)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
7、,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对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先易后难,逐步递进。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层次,体现一定的跨度,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每个导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备课:按“535”课堂的三个板块、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
8、容,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都要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目的要求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