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77121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02
《幼儿数学教育中游戏的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幼儿数学教育中游戏的渗透摘要:《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游戏又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那么,如何在游戏中渗透幼儿数学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并尝试运用数学解决游戏中的问题?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探究出初步路径:在情境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在感官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在区域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这样,使我们的孩子在轻松又自然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理解数概念,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启发幼儿的思维,在愉快的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的思想火花。关键词:游戏
2、;渗透数学陈鹤琴先生指出:“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可见,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幼儿数学教育更应该强调通过趣味盎然和感性直观的游戏来进行,让幼儿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在游戏中,教师适时指导并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自由的环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一、情境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小班数学活动:《数数有几个》。其目标是让孩子们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且学会将物体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在日常生活观察中发现幼儿对小动物很感兴趣,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边出示挂图边讲述):今
3、天天气真好,一群小动物约好了去春游,它们来到了公园的草坪上,边看风景边休息,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几只呢?有青蛙(1只)、大象(2只)、熊猫(3只)、大公鸡(4只)、还有小鹿(5只)。通过这种情境游戏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小动物的个数并且用数字表示出来,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味地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感官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3感官游戏“听一听,数一数”,其游戏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计数能力。游戏开始之初,我准备了几颗黄豆和一个易拉罐罐头,要求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听,听我放黄豆在易拉罐里面,听到一
4、颗就在心里数一下。放好后,我会说:“停。”然后孩子们告诉我罐头里一共有几颗黄豆。孩子们兴奋极了,立即闭好眼睛听,甚至那些数概念发展比较缓慢的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也不做小动作,竖起耳朵仔细听。这时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听到黄豆落在罐头里的声音。我一喊停,孩子们能准确地告诉我答案。孩子们对这种感官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平常我们在易拉罐里装量不同的黄豆来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其实很单一,而将数学计数知识渗透到这种听觉游戏中,不但丰富了游戏内容,使游戏更具趣味性,还提高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听觉能力的发展以及计数能力的巩固。三、角
5、色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我们尝试将数学学习和角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动机。比如数学活动《小熊看戏》。首先,我在小朋友前面放10张椅子,前面5张后面5张。小朋友很好奇地问:“邵老师,你要干什么啊?”我说:“今天,小熊要请小朋友一起看戏,它把票都给你们买好了,你们看,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票?”“两种。”小朋友们说。我问:“哪两种?”小朋友说:“红色和蓝色。”接着,我把红色的票在黑板上呈现给幼儿看了一遍,让幼儿明白红色票有1—5号,再把它们贴到前一排的小椅子背上。同样,蓝色的票我也这样让幼儿认识并贴到后一排
6、椅背上。接下来,我给小朋友发戏票说:“下面,小熊要请你们来找座位了,拿到票先看什么颜色,再数一下票上的点点,看看是几号的票,然后再找自己的位子坐下来。”让3个孩子先上来找座位(一个一个上来找),他们都找对了,知道按颜色和点数去找。然后我又让孩子们10个一批上来按戏票找座位。大部分孩子都能找对,只有个别孩子找得不对,在我的指导下找到了座位。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角色游戏教学的方法,使孩子们感到一种趣味性,参与活动比较积极主动,孩子们能领悟到按颜色和数票上的点数去找座位,效果比较好。四、区域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3幼儿数学教育应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况且幼儿是有个体差异的,不是
7、每一个幼儿都能很快学会,幼儿数概念的形成,需要在各种区域游戏中得到巩固与提高。记得在一次数学活动后,我发现恺恺对数数技能掌握得不太好,于是我决定在区域活动中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让小朋友玩起区域游戏。我就走到恺恺身边,看他正在用小椅子来布置餐厅,我问:“恺恺,这桌有几张小椅子呀?”“4张”,他回答说。我又拿出2张小椅子玩具加在里面让他数。他数的很对,我问:“一共几张小椅子呀?”他说:“3张。”原来他一听见:“一共”,便把刚数的物体的总数给忘了,显然是不理解“一共”的含义。其实,恺恺这样的情况表明他应该会数数了。在教数数时,我们总强调最后说总数时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