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

ID:61474164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2-02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_第1页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_第2页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_第3页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_第4页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现象研究[摘要]“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情消费也成为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消费多样化,物化转化为货币化,礼品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频率越来越高,消费的功利色彩显著,面子工程、攀比跟风的心理效应越来越明显,使人情消费异化甚至扭曲,破坏社会风气。文章对当前农村人口消费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原因,以有效遏制农村社会的不良风气,为农村人情消费回归理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消费社会学;人情消费;理性消费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已成为中华民族人际交往的必然传统。合理适度的人情交往不仅能够增进人们

2、之间的感情,促进人们的互动,还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乡村社会。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人情消费作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出现了礼金不断攀升,农民不堪重负,人情风俗异化的现象。在党中央大力提倡节约的背景下,文章描述了农村人口消费的现状,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心理因素和个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农村人口消费异化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适合农村人口消费合理性回归的建议。1国内对人情消费的研究6社会学视角对人情及礼俗消费的研究,主要从人际关系、情理社会、身份角色定位等角度展开。研究者主要围绕人情及礼俗消费的现状、特

3、点、危害,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社会功能及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翟学伟(2004)以“情理社会”入手,从人际交往的现实出发,指出“中国社会就是一个讲人情面子的社会。”[1]中国人对“人情面子”尤其重视,没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没“面子”,原因在于“它的运作方式同情心理社会相契合”。[2]费孝通(2006)使用社会结构分析方法宏观地描述了人情礼俗消费现象,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关系,在此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并在这个特定的网络圈内维持着各种利益均衡。[3]胡杰成(2004)指出,农民的人情礼俗消费行为并不是“非理性”的

4、,而是考虑了道德、工具理性计算及情感因素后的“社会理性”行为。[4]曹海林(2003)认为,关系网络亲疏、人情往来的平衡及情感认同是维持农村人际交往平衡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准则。[5]杨慰春(2010)运用社区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台头村进行实证研究,展现出了人情礼俗消费背后更为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6]陈柏峰(2011)提出,传统的“熟人社会”即是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人们的行为往往都是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并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7]2人情消费现状6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最早是中国人作为人际互动的社会行动规范。从最早的周礼,后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著名文人

5、的推动和改善,礼仪文明,成为必读的经典之作,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在过去邻里间遇到节日、婚丧嫁娶都会包个红包或送点礼品,礼在于邻里之情而不在于送人情,这种单纯的邻里交流一直被认为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人情礼金”的存在,在历史上具有积极意义,这个需要肯定,不单单是人际关系融洽,也有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仪式功能等。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地增加,致使农民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民之间的人情消费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请客送礼的名由越来越多样甚至花哨,人们更多的是物质的交换,掺杂了利益与攀比心的人情变得畸形,农民送礼

6、出手越来越“大方”,如今,份子钱从最初的五十元、一百元攀升到现在的几百元甚至几千元,除了婚丧嫁娶,如今连孩子的满月、周岁、三岁、小升初、中考、高考也要一路包办,甚至还有升学、乔迁、参军、店面开张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办事名由,而很多人为了面子不得不打肿脸为人情支出。而这种面子与人情观念使这种攀比成风,你请了我也得请,你的份子钱出的高了我也不能甘拜下风,讲排场讲面子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部分农村地区人均消费支出占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竟然占农民年收入的50%以上,原来的提着一份礼品走遍全村的质朴景象已经被货币化的人情消费所替代,一张张红色请柬,碍于情面虽左右为

7、难却也无可奈何。随着“红色罚单”的多样繁杂,农民不堪重负。2.1人情消费名目多元化。在传统社会,人情消费是在亲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主要是在逢年过节走街串巷,提着一份糕点走亲戚,以此来联络感情。近年来,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情消费明目也变得多元化。而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除了家人生日、子女升学、门面开张等,还出现了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而送礼上门的不正当人情消费。比如,为了让老师多帮衬自家孩子,给老师献殷勤送人情;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给干部送礼等,这些不正当的人情消费已经严重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