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

ID:61447335

大小:5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1-31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_第1页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_第2页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_第3页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_第4页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汇总知识整理在基本轨迹中,除了直线、圆外,还有三种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1、三种圆锥曲线的研究(1)统一定义,三种圆锥曲线均可看成是这样的点集:,其中F为定点,d为P到定直线的l距离,Fl,如图。因为三者有统一定义,所以,它们的一些性质,研究它们的一些方法都具有规律性。当01时,点P轨迹是双曲线;当e=1时,点P轨迹是抛物线。(2)椭圆及双曲线几何定义:椭圆:{P

2、

3、PF1

4、+

5、PF2

6、=2a,2a>

7、F1F2

8、>0,F1、F2为定点},双曲线{P

9、

10、

11、PF1

12、-

13、PF2

14、

15、=2a,

16、F1F2

17、>2a>0,F

18、1,F2为定点}。(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几何性质是圆锥曲线内在的,固有的性质,不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①定性:焦点在与准线垂直的对称轴上椭圆及双曲线中:中心为两焦点中点,两准线关于中心对称;椭圆及双曲线关于长轴、短轴或实轴、虚轴成轴对称,关于中心成中心对称。②定量: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焦距2c长轴长2a——实轴长——2a短轴长2b焦点到对应准线距离P=2p通径长2·2p离心率1基本量关系a2=b2+c2C2=a2+b2(4)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解析量(随坐标改变而变)举焦点在x轴上的方程如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a>b>0)(a>0,b>0)y2=2px(p>0)顶

19、点(±a,0)(0,±b)(±a,0)(0,0)焦点(±c,0)(,0)准线X=±x=中心(0,0)有界性

20、x

21、≤a

22、y

23、≤b

24、x

25、≥ax≥0焦半径P(x0,y0)为圆锥曲线上一点,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

26、PF1

27、=a+ex0

28、PF2

29、=a-ex0P在右支时:

30、PF1

31、=a+ex0

32、PF2

33、=-a+ex0P在左支时:

34、PF1

35、=-a-ex0

36、PF2

37、=a-ex0

38、PF

39、=x0+总之研究圆锥曲线,一要重视定义,这是学好圆锥曲线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二要数形结合,既熟练掌握方程组理论,又关注图形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运算。1、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判断:△法(△适用

40、对象是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0)。其中直线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直线和双曲线相切及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两种情形;后一种情形下,消元后关于x或y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0。直线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直线和抛物线相切及直线与抛物线对称轴平行等两种情况;后一种情形下,消元后关于x或y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0。(2)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时,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当涉及到弦的中点时,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韦达定理;二是点差法。4、圆锥曲线中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通常从两个途径思考,一是建立函数,用求值域的方法求范围;二是建立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范围。例题研究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

41、曲线方程。(1)与双曲线有共同渐近线,且过点(-3,);(1)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且过点(,2)。分析:法一:(1)双曲线的渐近线为令x=-3,y=±4,因,故点(-3,)在射线(x≤0)及x轴负半轴之间,∴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设双曲线方程为,(a>0,b>0)解之得:∴双曲线方程为(2)设双曲线方程为(a>0,b>0)则解之得:∴双曲线方程为法二:(1)设双曲线方程为(λ≠0)∴∴∴双曲线方程为(1)设双曲线方程为∴解之得:k=4∴双曲线方程为评注: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λ≠0),当λ>0时,焦点在x轴上;当λ<0时,焦点在y轴上。与双曲线共焦点的双曲线为(a2

42、+k>0,b2-k>0)。比较上述两种解法可知,引入适当的参数可以提高解题质量,特别是充分利用含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例2、设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已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

43、PF1

44、>

45、PF2

46、,求的值。解题思路分析:当题设涉及到焦半径这个信息时,通常联想到椭圆的两个定义。法一:当∠PF2F1=900时,由得:,∴当∠F1PF2=900时,同理求得

47、PF1

48、=4,

49、PF2

50、=2∴法二:当∠PF2F1=900,∴∴P()又F2(,0)∴

51、PF2

52、=∴

53、PF1

54、=2a-

55、PF2

56、=当∠F1PF2=

57、900,由得:P()。下略。评注:由

58、PF1

59、>

60、PF2

61、的条件,直角顶点应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例3、设点P到M(-1,0),N(1,0)的距离之差为2m,到x轴、y轴的距离之比为2,求m取值范围。分析:根据题意,从点P的轨迹着手∵

62、

63、PM

64、-

65、PN

66、

67、=2m∴点P轨迹为双曲线,方程为(

68、m

69、<1)①又y=±2x(x≠0)②①②联立得:将此式看成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式,下求该二次函数值域,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根据双曲线有界性:

70、x

71、>m,x2>m2∴又00∴且m≠0∴评注: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找到点P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