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42414
大小:31.9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26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名师制作优质作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课后训练1.少林寺楼前唐开元碑碑阴刻有“混元三教九流”,略曰:“佛教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常是正。流本,墨流世,名流,法流制⋯⋯各有所施,要在融,一以之⋯⋯”此从正面看,者、髯,是佛祖人物,代表家。若稍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左面就是挽高髻的老子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是戴儒巾的孔子面像,代表儒教(家)。画面是迦牟尼、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此反映的是()。A.体了古代中国儒、、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代的人,不可能同出C.儒、、道三家的主各不相同,冲突激烈
2、D.反映了儒家中国文化生了决定性的影响2.“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也同了儒家学新的⋯⋯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的展,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里的“儒学一个新的面貌”主要是指()。A.从佛教与道教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B.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C.更多地汲取了佛学中禅宗的思想D.提出了“天下主,君客”的新命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于先生。”是中国中非常典型的双关。其上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意的最佳解是()。A.朱熹儒家学的献比孔子大B.朱熹承和展了儒家学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封建正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
3、学更科学4.《坡志林》是坡随手写下来的文字,他曾:“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苦,与,令聚坐听古。至三国事,刘玄德,蹙有出涕者;曹操,即喜唱快。”明在北宋期就出了“尊刘曹”的象,那么种象可能是受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A.“天人感”B.仁C.理学D.“世致用”5.在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程中,下列人物中宣“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1⋯⋯⋯⋯⋯⋯⋯⋯⋯⋯⋯⋯⋯⋯⋯⋯⋯⋯⋯⋯⋯⋯⋯名校名推荐⋯⋯⋯⋯⋯⋯⋯⋯⋯⋯⋯⋯⋯⋯⋯⋯⋯⋯⋯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7
4、.“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8.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者,理也”C.“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5、花时,此花颜色一起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3)根据以上
6、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名校名推荐⋯⋯⋯⋯⋯⋯⋯⋯⋯⋯⋯⋯⋯⋯⋯⋯⋯⋯⋯答案1.A解析:材料盛赞三种学说不同的功能,将三种学说的代表人物合刻在一起,体现出吸收各家所长的主张,这是三教合一思潮的具体体现。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分别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王阳明的心学、黄宗羲思想的内容。故符合题意的是A项。3.B解析:对联体现了朱子与孔子的关系,结合朱熹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所以选B项。4.C解析:“尊刘贬曹”是人们拥护皇室
7、正统的表现,这与理学家所宣扬的“三纲五常”思想是一致的,故C项正确。5.D解析: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即“心外无物”。6.A解析: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而心外无物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故答案为A项。7.C解析: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8.D解析:“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第一句讲“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