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

ID:6128515

大小:8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04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_第1页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郑海华黄斑裂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底疾病,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全层缺损,在组织学上和其它部位的视网膜裂孔一样是从内界膜到感光细胞的全层组织缺损。临床上病人会出现明显视力下降。黄斑裂孔形成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对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黄斑兜带术和激光封闭裂孔,但手术本身会损害光感受器细胞,导致术后视功能进一步下降,而且黄斑兜带术操作困难,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因此目前已很少采用。随着对黄斑裂孔的成因和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飞跃发展,玻璃体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手术使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率约58%。内界膜剥离术

2、的应用仍是一个较为争议的问题。视网膜内界膜(InnerlimitingMembrane,ILM)在黄斑区较厚并与玻璃体皮质牢固粘连,但在黄斑中心凹又很薄,仅为20um,在病理情况下ILM可成为色素细胞及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由此可见,内界膜剥离一方面保证了彻底去除其上附着的收缩性组织,完全松解裂孔周围的切线方向牵引力,使裂孔趋于闭合;另一方面,清除了色素细胞及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防止视网膜前膜的产生,预防复发。手术使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显著提高,由以往的约58%提高至目前的约90%水平,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目前多数学者支持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3、手术方法:常规平坦部玻切三切口,完成玻璃体后脱离,将玻璃体切除,将1ml(浓度5mg/ml)哚靛青绿溶液注入眼前界膜表面,大约40~60秒后用笛针将ICG吸出,此时可见ILM被染成绿色,在颞侧视网膜血管弓内远离中心凹(至少15mm)处选择一点,用微型穿刺刀在该点的ILM上造一小口,掀起一小片瓣膜,用膜镊夹住随后以中心凹为圆心,朝孔缘方向缓慢的行环绕孔缘的连续曲线撕开,剥除孔周直径3~4DD范围的ILM。由于ILM被染成绿色,剥离部的断端很明确。术中可以通过哚靛青绿溶液染色技术或观察ILM剥离后的视网膜反光及点状出血状况,确定剥膜效果。但术中除了后段手术的并发症,容易发生

4、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裂孔等,手术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除了严格掌握病人以外,充分重视眼科医师手术经验和技巧。我院眼科2006年开始开展此项新技术,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眼科李毓敏教授及上海眼耳鼻喉医院徐格致教授指导开展手术2例,2007年自己开展哚靛青绿染色辅助下内界膜剥离术,共完成了4例黄斑裂孔手术,术后裂孔100%闭合,视力显著进步。该手术成功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室手术水平,标志我院眼科后段手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