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李斯.ppt

谏逐客书-李斯.ppt

ID:61054076

大小:32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1-01-21

谏逐客书-李斯.ppt_第1页
谏逐客书-李斯.ppt_第2页
谏逐客书-李斯.ppt_第3页
谏逐客书-李斯.ppt_第4页
谏逐客书-李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谏逐客书-李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课作业谏逐客书第一课时课文朗读李斯(?-前208),秦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初为郡小吏,曾和韩非子同受业于荀子。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入秦,先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灭六国献策,受到赏识,拜长史,又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因上书《谏逐客书》说服秦王,得到信任,并官至丞相。秦统一中国后,李斯的废分封、立郡县、焚《诗》《书》、禁私学及统一文字等主张,均被秦始皇采纳。秦始皇死后,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二世二年(前208)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之市。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李斯介绍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有关背景本文是李斯为

2、逐客一事写给秦王嬴政的“劝谏书”。事情发生在秦王政十年(前237),即秦统一前16年。那时,秦王为统一天下,重视收揽人才,重用了不少客卿(在秦做官的外国人)。韩国地处秦的东邻,秦若吞并六国,韩则首当其冲。于是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即郑国渠),实则想借此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使秦无力东征。郑国渠一修就是十年,快竣工时秦王才觉察其阴谋。秦王大怒,遂接受宗室“请一切逐客”的建议。这时,李斯入秦已十年,且深得秦王赏识。李斯不甘抛弃十年的苦心经营,就此离去,遂于被逐途中写下这一奏章。秦王读后,深受触动,立刻派人追回李斯,恢复其官职,并立即废

3、除逐客令。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课文朗读课文朗读欣赏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文意疏解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回目录页1.昔缪公求士(“缪”通“穆”)2.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纳”)4.……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悦”)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陈”通“阵”)6.傅玑之珥(“傅”通“附”)7.藉寇兵而赍盗粮(“藉”通“借”)提示返回通假字1.名词作动词却宾客以业诸侯(业,本为名词,用作动词,意即“帮助……成就功业”)2.名词作状语①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4、)②蚕食诸侯(蚕,作“食”的状语,意即“像蚕吃桑叶般地”)提示词类活用下一页回目录页3.使动用法①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使……来)②娱心意、说耳目者(娱,使……欢娱;说,通“悦”,使……喜悦)③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快,使……感到痛快)提示返回词类活用上一页1.完成《习题册》中“基本知识”部分。2.朗读课文。上一页回目录页本课作业课文研读本课作业语言特点基本内容谏逐客书第二课时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基本内容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援引秦历代国君用客强国的确凿史实,委婉指责秦王对于声色器物唯好是取,而独于用人“非秦者去”的错误,并揭示逐客之弊,深刻地论

5、述了统一海内必须广招人才的道理,试图劝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课文研读研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一、本段提出了怎样论点?二、作者为什么使用“吏议”、“窃以为”等字眼?回目录页“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提示返回论点回目录页“逐客”是秦王的做法,也是作者试图反驳的。但说“吏议”而不说秦王下令,是为了避免将矛头直指秦王,也是为了给秦王收回成命留下回旋的余地。“窃以为”,是自谦和商量的语气,显得委婉得体,既不令人反感,又能促使秦王考虑。提示返回“吏议”“窃以为”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研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一、本段列举了哪些史实?得出

6、了怎样的结论?二、本段在论述时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试简析之。课文研读回目录页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国以富强”,“诸侯亲服”;惠王用张仪之计,“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提示返回史实回目录页“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提示返回结论回目录页作者在列举史实的基础上,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正面肯定客卿对秦的作用。接着顺势诘问:“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随后从反面推论客卿对秦的作用:“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

7、反复强调,任用客卿之功与驱逐客卿之过就一目了然了。提示返回正反对比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研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一、本段铺陈秦王所喜爱的声、色、器、物,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二、本段是怎样抓住秦王的心理来论述的?课文研读回目录页这些声色器物都是外来物,但秦王不问取自何方而惟好是用,这与秦王在用人上“非秦者去”形成矛盾对立,显示其逐客的不合理性;进而说明这种做法是“重物轻人”,是与统一天下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提示返回道理回目录页1.类比法。以物类人,说明人才也是不分畛域的,取人不可“非秦者去”。2.对比法。把对待人与物的不同态度进行

8、对比,揭示秦王的错误。提示返回论证方法回目录页作者抓住秦王急于统一天下这一最大愿望,明确指出“此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明陈逐客之非,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