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导学题.doc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

ID:61054070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1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_第1页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_第2页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_第3页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_第4页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导学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中国诗导学题一、作者提到中国文化中的绘画和逻辑,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1、作者提到中国文化中的绘画和哲学,说明了绘画和逻辑缺乏坚实的基础,却又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的特点,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国诗早熟又早衰的原因。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2、运用了类比的写法。二、中国真的没有史诗吗?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内涵丰富,都是几十万诗行的鸿篇巨制,可以当之无愧地跻身人类最伟大的史诗之列。三、“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中国长

2、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闪电战”“轻鸢剪掠”指的是什么?“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四、“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1、“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2、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五、怎样理解“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每把眉眼颦蹙”指把诗的篇幅弄短。六、“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怀孕的静默”如何理解?“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

3、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怀孕”指有所包含,内蕴丰厚。七、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①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②诗意不了了之③问而不答,以问为答八、作者认为“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与哪两点原因有关?(1)跟语言的本质有关。(2)中国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九、如何理解“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此句的“谈话”“演讲”分别比喻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有声的特点。十、“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4、”。试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中西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作风”是什么含义?陶渊明和李白的两首被“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诗和英国的格雷、德国的歌德的两首诗,都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抒发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这里的“作风”用上文中的近义词来解释,可解释为“情调”。(答“风格”“借景抒情的写法”等亦可。)十一、“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对外国诗了解越深,越能了解本国诗。十二、依据全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对“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一句话的含义的?作者用形象

5、的比喻说明了对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国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诗歌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欣赏《围城》中的妙喻: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2.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4、天下

6、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5、“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十三、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一开头,讲轮船上的鲍小姐,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局部真理”。为什么叫局部真理呢?请说明,并谈谈你对钱氏幽默特点的认识。因为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穿得很少,几乎“赤裸裸

7、”,所以称她“真理”,但她没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局部真理”:整个幽默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上的。钱氏幽默是透着学者智慧的幽默。(化实为虚,出人意表,妙不可言)十四、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三分法)(、8个自然段;、三种分法:1、分四部分,详见《精讲精练》P65~66(或教参)一、(1)立场;————————————总二、(2)发展;特点————————分2、分三部分三、(3~7)特点;四、(8)相通。————————————总3、分三部分一、(1)引:引出论题和论述原则(立场)——比较文学二、(2~6)异:中国诗的特征(形式)。不过,异

8、中有同,同在句式(常用否定句和疑问句)三、(7~8)同:中外诗相通(内容)。不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