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

ID:6103506

大小:207.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2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_第1页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_第2页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_第3页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_第4页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 学术论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5年第1期(总第124期)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蔡永贵(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从语法学角度分析古汉语倒装句,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发现“倒装”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编码,接受者在解码的过程中,可以获取隐藏在倒装这个形式背后的诸多内容。关键词:接受修辞学;倒装句;信息编码;后补主语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05

2、)01-0012-05“古汉语倒装句”本是从语法学角度研究相关句子及语际上已经考虑到了接受者的接受,也就是说,接受者实际上法现象而形成的概念和认识。但是,既然强调其“倒装”,必已经参与或影响到了修辞的形成和创造。因此,在为古汉语是与正装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变化了的句式,倒装句解码时,既要注意调动有关的知识进行体验、阐释,一是一种句式的调整;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在自觉或定要善于追寻“象外之象”,善于追寻这种变化了的形式背不自觉地进行话语建构的陌生化,“即通过对话语意义和结后所隐藏的东西,

3、不可囿于语法结构的直线图解或恢复;又构的偏离,建构新的形式意味。”“在审美层面,变熟悉为陌要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因素:它是受到接受者的影响而形[1]生,以增强审美张力”。因而无论从狭义修辞学的角度还成的。是广义修辞学的角度讲,都可以在修辞学的层面上审视、解本着上述精神,笔者试图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出发,摆读古汉语倒装句。脱过去那种孤立地分析句子的办法,把古汉语倒装句放在一根据接受修辞学的理论,修辞活动应包括修辞信息的表定的言语环境中,结合人物的心理、情绪、联想诸因素进行动达和修辞信息的接受两个方面。“表达

4、和接受,构成修辞活态的意念分析,研究它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以求透过动的两极,两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句子倒装本身的表述形式来研究其深层的内容,从而对倒装的角色分工:表达者提供获取言语交际最佳效果的可能性,句有一个合理的认识。[2]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表达者在编码,笔者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分析古汉语倒装句,并不是为接受者在解码,从编码到解码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修辞活了新奇,而是基于如下的认识:汉语句型和中华民族心理文动。因此,修辞信息编码和解码的双向交流是修辞活动的核化

5、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分析和理解汉语句型,必须放在中心问题。华文化的背景之中。具体言之,汉语的特点是句子的句法、那么,当我们把古汉语倒装句作为一种修辞信息编码来语义信息都是隐藏的(印欧语系的语言信息是通过形态变对待时,应如何解码呢?化而裸露的),因而分析汉语句型,必须联系交际人的主体接受修辞学认为,“在修辞过程中,接受者不仅是不可意识、言语环境和句子表达功能等进行动态的意念分析。而缺少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接受者作为言语交际的一方,[3]这方面的研究分析仅从句法角度是难以完成的(中国的句从不同角度、在不

6、同层面参与修辞表达的意义生成。”正法理论,深受根植于西方语言文化的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像马克思在讨论生产和消费时所说的那样:“生产媒介着消费,⋯⋯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响),对古汉语倒装句的分析也是如此。而从接受修辞学的最后完成。”[4]一方面,修辞活动作为人类主体精神的自我角度分析古汉语倒装句,可注意到交际人的主体意识、言语实现过程,同样是在接受(消费)中才能得到最后的完成。环境及句子表达功能等因素,可以获取隐藏在倒装这个形式“当接受者的主体经验能够使他对给定[的]修辞话语作出背后

7、的诸多内容。因此,这也是对汉语句型作新角度分析的审美反应时,表明了相对意义上最佳交际效果的实现。反过一个尝试。来说,实现最佳交际效果的可能性大小,以接受者言语经验、笔者这里所说的古汉语倒装句,只是狭义的倒装句,即[5]审美经验和文化经验的丰富程度为前提。”体验能力、阐指“主谓倒装句”。至于其他句子成分的倒装,则不在本文释能力、文化经验常常介入接受者对修辞话语语义信息和审讨论的范围之内。另外,文中例文中的文字部分见相应的文美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在修辞的形成过程中,表达者实献版本,标点符号部分为笔者重新

8、整理。特此说明。收稿日期:2004-11-25作者简介:蔡永贵(1958-),男,陕西子洲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汉语研究。—12—©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一的语言转换作口语而进行表述时,在某种特别的情绪、情感或在某种特定的心理活动的作用下,使得说话人无意识地忽关于古汉语的“主谓倒装句”,一般来说,学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