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

ID:61011914

大小:12.66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1-19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4页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 的发展与教育主要内容集合的基本知识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与发展特点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和年龄特点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第一节集合的基本知识一、集合的概念某种指定(确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由一组具有相同性质或特征的事物组成的整体,叫做一个集合二、集合的类型有限集合无限集合空集合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一)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二)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生活中的集合举例有关集合

2、的基础知识四、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1,2,3,4,5}描述法{3的相邻数}文氏图表示法(韦恩图法)五、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A={我班所有女生},B={我班所有学生}BA第二节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4点)(一)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起始于对集合笼统的感知(二)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的必要的感性基础儿童计数和获得最初数概念的基础是能准确感知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的元素。指对一组物体不能精确的说出它的数量,只能辨别它们是多是少。幼儿感知集

3、合的意义(4点)(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数的组成与数的加减运算集合的包含关系表现在哪里?儿童数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对包含关系的理解。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是集与子集关系的体现。而3岁左右的儿童没什么包含观念,例如他们最初计数一组物体的数量时,往往说不出总数。(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是幼儿理解数的等量关系和进行数比较的基础对应关系:一一对应幼儿在不会计数之前就可以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4点)第二节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一)2-3岁:泛化笼统的感知阶段(二)3-4

4、岁:感知有限集合阶段(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此阶段的儿童对应能力迅速发展,有初步的分类能力,但对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理解困难)(三)4-5岁:感知集合元素阶段(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会计数比较多少,能初步理解集和子集的包含关系,能感受物体的整体和部分)(四)5-6岁: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的阶段(能按两种特征把集合分成子集)第三节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前提不教给儿童集合术语。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儿童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区分“1”和“许多”,进行两个集合元素的一

5、一对应比较。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可知,感知集合教育可以组织什么活动?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活动包括(1)分类活动(特征分类、包含关系)(2)区分“1”和“许多”的活动(包含关系)(3)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的活动(对应)下面我们依次讲解这三种活动活动1——分类教学分类的定义: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分类后每一组物体都是一个集合。意义1.分类促使儿童感知集合并体验集合的包含关系2.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是儿童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例如,让儿童在积木堆中取4块红积木3.分类能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分类时,儿童经历了分析与

6、综合两个过程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感知集合的教育活动——分类教学几种分类形式1.按物体名称分类。即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娃娃、书)2.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分类。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即按物体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等分类。4.按物体数量分类。即按3个、4个……分类。5.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如按吃、穿、用等分类或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分类。分类形式6.按物体材料分类。即塑料、木制品、布制品等分类。7.按物体间关系分类。如动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分类。从思维角度划分:按一维特征分类

7、,如只考虑颜色(小班教学)按二维(或以上)特征分类,如同时考虑颜色与大小(中班教学)按多角度分类,指对一组物体可确定多种标准分类。如先考虑颜色,后改为考虑大小等等(大班)感知集合的教育活动——分类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途径与方法操作法是学习分类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应给幼儿提供合适的、足够的材料去操作不同形式的分类,对于小年龄幼儿应尽可能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并提倡幼儿自身参与的体验和操作活动为先,教师的归纳和提升为后的原则。操作的途径可通过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个别的,非正式的,小组的,区角活动等。分类学具:分

8、类盒及标记卡、分类底板、层级分类底板分类盒分类底板底板类的操作材料,经常可以利用鞋盒、厚纸板、塑料瓶等自制。层级分类底板游戏法感知集合的教育活动——分类教学分类前,引导儿童充分观察材料,明确分类标准。在小班教学时,可由教师提出分类标准,比如教师说:“请小朋友把大圆片放在一起,把小圆片放在一起”。而在中大班教学时,可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