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913106
大小:71.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语文2.4.1《荷塘月色》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2.4.1《荷塘月色》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三、通过学习,体会《荷塘月色》的神韵。教学重点: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
2、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课前思考: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试给本文分段。2、试分析作者是根据什么线索来组织此篇文章的。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本段有三个动词用得很形象生动,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动感。“泻”、“浮”、“洗”。1、第一句写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能把“泻”改为“照”吗?前面写“月光如流水一般”,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动感和立体感,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平淡。
3、2、若把“浮”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中的“牛乳”、“轻纱的梦”,回应了第二段中的淡淡的月光,把叶子和花都蒙上了一种朦胧的诗意,也显示作者淡淡的喜悦。用“洗”能理所当然地把叶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
4、联系起来,“薄薄的轻雾”也成为了“牛乳”、“轻纱”。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再一次强调了淡淡的月光,一切显得朦胧,作者说“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这样的景色恰是符合了作者但是淡淡的喜悦心情。1⋯⋯⋯⋯⋯⋯⋯⋯⋯⋯⋯⋯⋯⋯⋯⋯⋯⋯⋯⋯⋯⋯⋯名校名推荐⋯⋯⋯⋯⋯⋯⋯⋯⋯⋯⋯⋯⋯⋯⋯⋯⋯⋯⋯5、下面是通过树来描写月色的。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这里用了反衬的手法来描写月光。6、“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
5、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了联想?运用了比喻和通感(视觉与听觉的呼唤)。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一切融为名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小结】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描写荷塘上的月光。第六段作者的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1、“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重重围住”,写出了树的多,并且有层次,与前面的“幽僻”相照
6、应。2、下面作者从树色、树姿和树梢上的远山来写树,虽然写出了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但是这里却开始隐隐约约地表达出阴暗、沉郁的色调。我们可以从这些词看出,“阴阴的”,“烟雾”,“隐隐约约”。3、最后两句,从“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这些微弱的路灯光联想到“渴睡人的眼”,作者巧妙地把景的描写回复到人的描写。作者上面是沉浸在一片宁静当中的,但是现在热闹的蝉声和蛙声打破了周围宁静的环境,它们的声音惊扰了荷塘和作者的超然、宁静的境界,使作者脱离了“另一个世界”不再是“自由的人”,而又回归到寂寞,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
7、出作者的心情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4、文中用了两个“漏”字的作用是什么?借用月光、灯光衬托四周的灰暗,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小结】从这一段开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第二部分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第三部分(7~8)江南旧俗引起的思乡之情。1、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就想
8、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作者的故乡在江南)2、面作者描绘了江南采莲的具体情况。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