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

ID:60913004

大小:67.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语文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3.2.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的一、了解颜佩韦等五人“蹈死不顺”从容赴难的原因与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二、学习本文叙事议论有机结合和运用正反对比揭示中心思想的写法;辨识课文中活用的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掌握课文中“痛心”、“按”、“非常”、“首领”等词语的古义与今义;归纳“之”、“而”、“其”三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了解课文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作用。三、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古

2、代人物,提高学习、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一、了解颜佩韦等五人“蹈死不顺”从容赴难的原因与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二、学习本文叙事议论有机结合和运用正反对比揭示中心思想的写法;辨识课文中活用的词。教学设想一、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和运用对比来揭示中心思想的写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评价五人赴义,把握课文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对作者竭力颂扬的“义”,教师应作必要的分析,明确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义”的内涵也不同。二、教学采用释译、讲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效果,随机控制教学进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尽可

3、能向教学目标靠拢。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二教时一、阅读、释译课文的第二、三、四段(§3─7)。(一)自读课文,找出这三段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确定它们在句中的意义。例如: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缇骑按剑而前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4.买五人之脰而函之5.不敢复有株治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人皆得以隶使之8.安能屈豪杰之流9.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10.亦以明死生之大(二)弄懂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教师的指导下填表。(三)根据句法和上下语意,引导学生辨析一些句子的含义,例如:1.“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3

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5.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四)指导学生掌握“之”、“而”、“其”这三个虚词的用法。1.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用到“之”、“而”、“其”这三个虚词的句子列出来。2.教师对这三个虚词在课文里的用法作综合揭示(可结合课本P337“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一)”)。1⋯⋯⋯⋯⋯⋯⋯⋯⋯⋯⋯⋯⋯⋯⋯⋯⋯⋯⋯⋯⋯⋯⋯名校名推荐⋯⋯⋯⋯⋯⋯⋯⋯⋯⋯⋯⋯⋯⋯⋯⋯⋯⋯⋯3.指导学生根据这些虚词的用法,逐句思考分析,分别确定它们在句中的意义。二、结合释译,引导学生分

5、析为什么不能删去“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这句话,将三、四节合为一节,说明文章结局落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句话对表达全文中心的作用。提示:1.不能删。把五人临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来写,才能更好地照应开头说的“激于义”而死,突出五义士的英雄形象。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句话,既扣住文章题目,说明作碑记的目的,也扣紧中心,写出全文的结论。它与全文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三、作业。(一)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一、三、四题。(二)自读思考,弄懂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精神。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