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909374
大小:66.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0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学案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赤壁赋学案一、目标定向:1、揣摩鉴赏文章的内容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2、感悟文章的韵味和节奏,体会作者乐—悲—喜情感变化背后的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索过程,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复习导入: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明确:乐——悲——乐2、赏赤壁之景,品泛舟情(1)提示重点字词和句式(2)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
2、壁赋》:“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摹这段的秋江月夜图景。教学预设作者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3)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教学预设:①夜游赤壁之乐乐②饮酒赋诗之乐澄清之美情景交融③入景之乐————浑然之美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浩瀚之美3、闻啸歌之音,辨
3、悲情第二自然段作者情感由乐转悲,歌声箫曲似有深意,当细细辨之。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悲又从何而来?教学预设:①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功业难成悲②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③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变幻无常——命运无常④从个人境遇中来——人生苦短,生命短暂——人生短暂4、听主客问答,悟理趣面对人生短促而功业难成的悲哀,苏轼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明确:变与不变取与不取(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3)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
4、,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教学预设: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理解:水月人变: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生老病死1⋯⋯⋯⋯⋯⋯⋯⋯⋯⋯⋯⋯⋯⋯⋯⋯⋯⋯⋯⋯⋯⋯⋯名校名推荐⋯⋯⋯⋯⋯⋯⋯⋯⋯⋯⋯⋯⋯⋯⋯⋯⋯⋯⋯不变: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也精神永存代代相承(4)小结:大自然是一部抚慰心灵、启迪智慧的百科全书,苏轼由眼前的水月悟出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道理。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物我无尽,清风明
5、月,与子共适。苏轼的悲情从自然美景中解脱出来,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通达。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