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ID:6088321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_第1页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_第2页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_第3页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_第4页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教育是对于人的管理和培养。教师作为直接负责人,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引导,而非管理。具体来说,教育者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自知、自觉,进而进行主动的自我管理。教师决不能成为一个“管家”,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参与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年轻教师的误区我走访了很多中学,发现教师队伍普遍处在更新换代的“关口”。老教师已经极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是深知过去教育弊病的一代人。那时,学生的个性不被尊重,学生与教师是完全不平等的关系。现在,这一批人走上了教师岗位,不免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建立一种

2、全新的教育模式。他们从孩子的崇拜和爱戴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认为自己进行的是“爱”的教育,因为自己是借助“爱”使孩子信服的,这有别于过去的“命令式”教学,借助命令使学生顺服。这些人尝试的勇气是值得嘉许的,但其实,这仍是走入了教育的误区,与过去的老师并无实质性区别。7我们不妨想一想,教师这个职业一向是非常辛苦和烦琐的,为什么教师却始终愿意去辛勤付出?这不能单单归因于教师的觉悟高和制度的约束,而应该是有赖于教师能从工作中得到的极大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这些感受的标准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一直变化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会面对学生的整齐划一

3、而感到管理有方,所以很多教师并不懂得尊重学生,不懂得保护学生的“神经末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过于简单和专制”的时期。现在时代变了,社会主流思想崇尚“以人为本”。在教育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渐渐成为了大家的一种共识。自然而然地,教师们也就会希望在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中获得成就感。但如果投入过多的期许,这就会慢慢演变为一种“爱的交换”。换言之,很多年轻教师还是把一个班级当作一个个人的“王国”。用一个不恰当的对比是,过去强调“法治”(用纪律管理学生),现在强调“仁治”(用爱心感化学生)。但其实,二者都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也没有从一个管理者的

4、身份中真正转型,只不过管理的形式变了而已。教育的根本目的7让我们关注一下教育的根本目的,因为这是上述讨论的前提。或许,长久以来,我们就在教育的身上附着了太多外在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反复议论的话题。杜威有一种“教育无目的”论,他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当然,人们对于他的这一理论褒贬不一,其理论也确实有失之偏颇和不当之处。但是,他至少确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应该尽量存在于教育内部,也就是受教育者本身。我愿意这样认为:受教育者

5、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找寻到目标,并进行有益的改变和尝试;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实现对人的教育”,即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自我管理者。这种责任心,不仅仅是对社会、父母等外界负责,而是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不逃避,完全地对自己负责。明晰了教育的目的性问题,让我们回到师生相处这一问题上来。事实上,在周围的现实中,能与学生有目的上的默契、过程上的合拍的教师太少。很多琐碎的问题可能会使教师忙乱无措、漏洞频出,每天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突发状况”,并带着这些逐渐进入“职业茫然期”,最终妥协于人强大的、可怕的对于环境的适应力。营造良好的班风7师

6、生共同的倦怠是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源。如果教师过于沉溺在学生爱的拥戴中,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那么,指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会出现种种新的弊端。譬如,很多年轻教师太重视细节而不善考虑全局。可是学生毕竟处于成长期,他们的情绪和认知变化是激烈而难以预测的。如果教师过于关注师生的情感联系,并希望依靠这种联系使学生信服于自己,那么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出现误解和认知上的偏差。因为一个教师无法保证每时每刻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如此一来,不仅使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率高。所以,更好的办法不在于细微而周全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要树立

7、良好的班风。如此,学生会自动校准做人和学习的标准。他们会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然后形成良性循环。一个班的风气有多重要,我认为是无法估量的。经过我和同事不成熟的研究,发现中学时一个班的学生,或者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在毕业后,及至他们进入社会角色若干年后,还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明显的共性,这主要体现为为人处世的类似风格。很多人认为,大学是培养一个人气质和素养的关键时期。殊不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很多“微动态”可能都会被逐渐强化,直至成为他的个性特征。在这个方面,有很多言论被人误解和曲解。譬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能放弃每一个

8、学生”,或者是“不能实行分层教育,否则会培养不出学生的民主精神”“不能打击学生自尊7心,所以要鼓励教育”,等等。但事实上,这些理论的实践往往都是需要条件的。如小班教学和摆脱应试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