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教学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一、顺德概况顺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为佛山市,东连番禺市,北接南海市,西邻新会市,南界中山市。距广州32公里、香港127公里(69海里)、澳门80公里。地处东经113度1分、北纬22度40分至23度20分之间,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40多万人。顺德市大部分属于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西北略高,海拔约2米,东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小山丘。顺德四周岭环列,最高山为西部龙江镇的锦屏山,其次为东南部旧寨的顺峰山(即睡半岗)。顺德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
2、。主要河道有16条、段,总长756公里。主要河流依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河面宽度一般为200至300米,水深5至10米。主要水道有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多数河流河床较深,利于通航、灌溉、养殖及发电。顺德水系受洪水和潮汐影响很大,每年4至9月为洪水期,其余时间属枯水期间最高水位可达6.32米,大多数时间的水位在0至1米幅度内波动。顺德境内除少数山丘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富含各种有机物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耕地类型大致可分以下三种:基塘: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势低洼,耕作层厚,粉砂居多,土质疏松,酸性较大。历代农民利用低洼地深挖成塘,把挖出来的泥土堆高成基,塘里养鱼
3、,基上种桑,桑叶摘来养蚕的副产品又拿去饲鱼,基上和塘边还可以种薯、豆、麦、粟、瓜、菜、蕉、油料作物、果树等。沙围田区:东北和东南部分布较多,是冲积沙田,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水分充足,适宜种植双季水稻,间有种植甘蔗。低丘陵谷底区:零星散布,总数不多,土壤干燥,硬砂较多,肥份低,水分不足。山脚和山坑地可种双季水稻,山坡地适宜种植旱作物,如番薯、木薯、花生、豆类等。 顺德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年平均气温为21.9度C;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1度C;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7度C。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649
4、毫米,年平均湿度为81%。2至3月份多低温阴雨天气,7至9月份为台风活动季节,台风期间有时发生强台风,对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二、历史上的顺德饮食文化顺德饮食起源于秦汉,孕育于唐宋,成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中期,鼎盛于民国初年,辉煌于当今。顺德建制于明景泰三年,历史只有五百五十多年,但这片古老的土地自秦代就开始活跃着南越先民。有学者认为,顺德菜是构成广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轨迹与广州菜大致相同,即渊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越人,形成于秦汉至隋唐时代的“汉越融合”,发展于明清之时。秦汉时顺德先民已擅长于渔业农耕,形成了“杂食”、食生和
5、嗜食海鲜的风俗。受中原文化影响,顺德饮食更丰富多彩,已懂得用蔗糖调味,这是广东饮食崇尚清淡鲜美的起源之一。泛杂的饮食习惯磨砺出顺德不拘物料、天生天养的饮食文化源头和务实开放、兼容博取、积极乐观、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色。唐代,顺德人已过上“天天鱼做菜,隔日鱼煲汤”的滋润生活,并练就烹鱼吃虾的精湛技艺,煮、炙、炸、蒸、炒、烧、煎、炖、拌等多种烹饪技法已大行其道,烹蟹、烹蚝等方法流传至今。宋代,“罗汉斋”等西菜传至珠江三角洲地区。明代,顺德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商品性农业区,大良、陈村等成为广州附近充满经济实力的城镇,讲究饮食之风逐渐盛行。牛乳饼、伦教糕、龙江煎堆等精制风味小吃相继问世。清代,随着民族工业和
6、商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顺德饮食文化更上一层楼。一方面,顺德人以奇特的“南烹”独树一帜,顺德众多圩镇纷纷推出地方名菜名点或名酒,令外地来客停箸称奇。民国初年,顺德美食更是精彩纷呈,“大良野鸡卷”、“顶骨大鳝”、“大内田鸡”、“烧笋尾”、“酿鲮鱼”、“双皮奶”等纷纷涌现,并传至穗、港、澳等地,深受食客欢迎,并成为粤菜经典。改革开放后,顺德美食文化更迎来了黄金时代。顺德人与时俱进,推出了“一品海参”、“秘制网鲍”、“肘子鸡炖勾翅”、“水鱼炖翅”、“牛奶炒龙虾球”等精美高档的菜肴,使顺德菜逐渐登上粤菜顶峰,引领新世纪的饮食潮流。从历史源流的回溯,我们可以看出顺德饮食其实是岭南美食,尤其是以广府为中心的
7、粤菜重要发源地,而且一直对广东饮食文化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直到今天,粤菜仍然闪动着顺德大厨们活跃的身影和智慧的火花。三、现代顺德饮食文化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顺德饮食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具有极其浓厚的岭南特色,是中华饮食文化园中一朵奇葩。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人们对饮食文化的追求已从温饱型向质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