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846653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2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文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文稿下寨镇中心小学小学钱春玮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为大家研说的内容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与大家交谈。一、说课标总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1.识字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由于前面已经完成了小学阶段的
2、识字任务,所以本册未安排识字任务,只要求会写180个生字。(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4)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5)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2.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
3、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5篇(段)。3.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3)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4.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
4、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二、说教材。 我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来谈。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本册共有课文27篇,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
5、组成。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其中,第五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四次。“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全册8个单元便安排了8次习作,每个单元一次习作,另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学习了《穷人》一课后,让学生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对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第二次是在
6、学习了《少年闰土》以后,让学生选择一张旧照片,然后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对旧照片进行描写。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要注意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不要
7、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变迁。2.引导学生多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3.读中悟情,加深体验。4.注重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能力培养。5.注重词语积累,基础知识巩固。(二)评价建议: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本学段目标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1.课前提出自学要求,关注学生材料收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2.课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
8、提出表扬,树立榜样。3.课后,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以正面评价为主,强化正效应。(三)课程开发与利用:(1)以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