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教案 (1)学习资料.doc

《喜洋洋》教案 (1)学习资料.doc

ID:60789798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8

《喜洋洋》教案 (1)学习资料.doc_第1页
《喜洋洋》教案 (1)学习资料.doc_第2页
《喜洋洋》教案 (1)学习资料.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喜洋洋》教案 (1)学习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喜洋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2、技能目标: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教学重点:听赏乐曲《喜洋洋》,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实物,笛子、二胡、板胡、木鱼等。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礼仪。师生问好。二、走近民乐经典。1、初听

2、乐曲,感知基本情绪。①、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乐器的名称。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2、介绍民族乐器:用多媒体展示丝竹乐器、打击乐器等。3、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等。4、教师演示一些民间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5、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①、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②、用于指挥,统一步伐。③、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后,让学生通过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初听后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仅供

3、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三、享受探究乐趣。1、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学生表现,形式如下:①、口念。②、击拍:肢体语言表现。③、用笔敲桌子,表现节奏。2、师生互动。只求节奏相同,不拘发音形式,体验一领众和,一问一答的演奏形式。师(问)、生(答)。四、体验成功喜悦。1、再次欣赏《喜洋洋》全曲。有了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知基础,运用我们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大家合作,体验一下打击乐器合奏。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①、节奏:2/4。②、单项乐器,重点辅导。③、

4、各组分别推选五名选手参加合练。④、合练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3、动一动,走一走。①、教师按节奏走动,号召学生起立,走动,配合动作,体验锣鼓音乐的指挥作用。②、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一、孔子正名中国礼制思想中关于名实关系的一个原则,最早由孔子提出。在孔子看来,他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大乱时代。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5、子路》)至于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他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就是说,“实”应当与“名”为它所规定的含义相符合。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孔子的“正名”思想还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和逻辑学意义,他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的名称、概念和实际事物应当相符的观点。忠恕春秋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论语·里仁》载曾子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南宋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

6、”(《论语集注》)孔子认为,“忠”、“恕”相通而有别。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忠”要求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要求推己及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孔子又称为“能近取譬”(《论语·雍也》)。由人同此心此心出发,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施于己而不欲”,推知人亦不欲,故“亦勿施于人”。同

7、样,我之所欲,推知人亦所欲,故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是实行“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为仁之方”。为后儒继承,成为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儒家倡导的一种宇宙观、方法论和道德境界。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用等义。最初由孔子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提出来,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要求“事举而中”,反对“过”和“不及”。子思作了发挥,不仅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释“中庸”,而且赋予“中庸”以

8、“中和”新义,视之为天地万物的法则,并以此作为道德修养的要求,由此而提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主张。后儒释“中庸”多以此为据。北宋程颢、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南宋朱熹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中庸章句》)这些解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孔子中庸思想的特点。文质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文指事物的形式表现;质指事物的内容、本质。《论语·雍也》:“质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