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48454
大小:18.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温宿县托乎拉乡中学彭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的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文章中作者复杂的情感,把握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教学难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共同探究。【教学手段】黑板、粉笔、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有一位诗人,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
2、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是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他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生:杜甫。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
3、、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布衣、少陵野老,有《杜工部集》。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的诗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推反映战乱的组诗“三吏”“三别”。他的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展示搜集结果,相互补充,幻灯片出示作者。)三、新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破题:为:被歌:歌行体,古诗歌的一种。2、时代背景:(幻灯片出示。)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
4、“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3、初读诗歌:(1)、结合课下的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揣摩感情基调③把握节奏(用“/”划出节奏,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要求节奏读得分明,读出延长音。)(2)、听范读(3)、指名朗诵诗歌(4)、齐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味。4、再读明意:要求:(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明确释义。(2)用四字短
5、语概括每小节诗的主要内容。(小组朗读诗歌,合作讨论,明确诗歌内容,解决自己的疑难。)5、品读悟情:(1)深入字里行间,品味语言,圈点勾画作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诗人特定遭遇下的特殊的心境。比如:“诗中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诗人的心境”;或“从诗中里,我读出了诗人的心境。”(2)诗言志,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各抒己见,相互补充。)6、诵读溢情同学们,假如你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你就是那悲天悯人的杜甫,你会怎样吟咏出你的伟大诗作呢?★朗读点拨:(1).抑扬顿挫(语调高低、语气强弱、语速快慢)(2).想像画面
6、(3).揣摩感情(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发自肺腑的祈盼,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四、拓展延生:你能说出其他反映作者忧国忧民的诗句吗?(学生展示。)五、当堂检测:(熟读成诵)根据提示背。八月_______,卷我_______。茅飞_______,高者________,下者________。南村_______,忍能________,公然_________,唇焦________,归来_________。俄顷_______,秋天________。布衾_______,娇儿_______。床头___________,雨脚________。自经_________,长夜____
7、_____!安得______,大庇_______!风雨________!呜呼!________,吾庐________。六、小结:一首诗就是一颗心,它载着一千多年前作者的心声飘到我们耳畔,让我们听到了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的呐喊。让我们怀着忧国忧民之情,再一次朗读这首诗。【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诗。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秋风破屋焦灼苦痛自己群童抱茅无可奈何推己及人长夜沾湿忧思难眠祈求广厦忧国忧民天下寒士【课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