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4339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2
《浅析当前缠访闹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当前缠访闹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华东在线11月14日讯(通讯员:刘烽平王立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以及人民群众维权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纷纷凸现,群众来信来访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缠访闹访已成为县、乡两级棘手的信访问题之一,既牵扯浪费了基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严重影响了基层的政治社会稳定,如果在政策上不作进一步规范,任其发展,将动摇县、乡两级基层政权。本人结合信访工作实践,就当前缠访闹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谈几点浅见。 一、缠访闹
2、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1、信访人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突出表现为四种错误认识:一是信“闹”不信“理”。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凡事只要不停地闹,不停地缠,就会引起重视,就能得到解决。二是信“多”不信“少”。认为只要来的人多、造成的影响大,对基层政府压力就大,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三是信“上”不信“下”。总认为上级机关大、“官员”级别高,才会真正为群众着想,而错误地认为下级机关和基层干部“把一本好经念歪了”,在欺骗群众。四是信“访”不信“法”。有的信访问题本应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上访人却偏要走上访之路,认为
3、通过信访途径,采取行政手段解决问题更快也更好。于是,部分群众当眼前利益一时未得到解决就不断缠访、闹访。 2、基层政府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偏差。从基层工作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工作不当,矛盾升级复杂化。少数基层干部忽视矛盾,工作不负责任,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有瑕疵,甚至不依法办事。引发初信初访时,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态度生硬,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而是不负责任地躲避、推诿、敷衍或者搪塞,使本来可以及时解决的初信初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矛盾升级,范围扩大,简单问题复杂化。二是工作不力,息事宁人留隐患
4、。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上,少数部门和人员存在息事宁人的思想,认为只要是不违反大原则,对上访群众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也随意迁就,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形成了“闹事上访——获利——再闹事上访”的恶性循环。群众受利益驱动不断上访,如果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他们便不断“闹”下去、不断“缠”下去,从人少到人多、从基层到上级。即使是明显不符合政策,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事情,也希望借助缠访闹访得到好处。。 3、信访人信访期望值过高。部分信访人对自己的观点缺乏冷静、理性思考,对信访期望值过高。在信访过程中,迷信“大闹大解决、小闹小
5、解决、不闹没解决”和“法不责众”,一旦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便采取闹访缠访或串联集体上访、异常上访的形式,特别是赴省进京进行非正常上访,企图给基层党委政府施压“破格”为其解决问题。4 4、信访户借机敛财。部分信访户企图把自己的生计牢牢地绑定在信访上,想借缠访闹访敛财、借信访“致富”,其结果是愈访愈贫,愈贫愈访,借机敛财心理愈迫,缠访闹访愈烈,二者交叉作用,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基层政府和部门因担心存在上访被上级“戴帽”、“一票否决”,或无休止进赴省进京接信访人,为把信访人稳定在本地,不使其上访或防止其重新上访,对一些信
6、访人提出的非分要求采取妥协让步的方法,千方百计地对他们进行安抚,甚至无原则地答应他们的要求,从而给了缠访闹访人借访敛财的可乘之机。 5、对缠访闹访打击不够到位。受上级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打击违法信访行为一直以来是政府的薄弱环节。中央不赞成无理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行为,却又未出台打击处置以上违法行为的法规政策。要求基层党委、政府在处理信访问题上,过分强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稳控工作,使得被信访人误认为党委政府软弱,不敢对其采取措施。一些不法信访人经常提出无理条件要挟政府,挑唆、煽动其他信访人员越级信访,有的更是借着年老
7、、体弱、多病而故意撒泼、放刁、耍赖,甚至心存讹诈,故意找茬。在信访工作实践中,发现有非同一案件的信访人相互串通,结为一体联合对政府或某一单位上访施压的情形,这些人彼此之间相互推波助澜,倘一人缠访闹访得不到有效打击,多人便乘势而起,纷纷效访,使得缠访闹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难处理,也使得信访形势更为严峻。 6、信访工作长效处理机制不够健全。任何缠访闹访问题的发生都有一个从正常信访到非正常信访的发展过程,大多数缠访闹访案件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信访处理机制或信访处理机制不健全而形成的。如有的单位和乡镇之间没有建立必要的信访信
8、息联动机制,缺乏正常的信访信息沟通,对可能发生的信访苗头没有及时排查到位。有的单位、乡镇在处理信访问题上只停留在表面上,停留在稳控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信访责任追究上,只注重追究信访案件的承办人、稳控人、包案人的责任,却忽视了对导致信访案件形成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等等。 二、预防和处理缠访闹访的对策与建议 有效解决群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