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3826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2
《基于互生理念系统工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互生理念系统工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非常突出的学科。针对系统工程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文章提出了基于互生理念的系统工程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引发思考、发现自我的教与学的平台。互生理念是在学生、教师、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依存、互生互动的情景下产生的,创新教学的实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这样一个互生链条得以实现。通过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与教学环节的创新,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创新型人才。Abstract:S
2、ystemsengineeringisaveryprominentdisciplinewhichiscomprehensive,crossandpractical.Forthepurposeandtheteachingcontentofthesystemsengineeringcourses,thearticleproposedbasedontheconceptofalternatesystemsengineeringinnovationteachingmode,whichistocultivatestudents’innov
3、ativethinking.Theguidanceoftheconceptwillprovideateachingandlearningplatformforteachersandstudentstotriggerthinking.Thealternateconceptisproduced9bythethreekeyelementswhicharestudents,teachersandenvironment.Theyarealternateinterdependenceandinteractionscenarios.Thei
4、mplementationofinnovativeteachingand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alentsneedsuchanalternatechain.Throughdesigninnovationandtheinnovationoftheteachinglinkoftheteachinggoal,soastocultivatealargenumberofcreativetalentswhohavecriticalthinkingandsystemsthinking.关键词:互生;系统工程;
5、创新;教学模式Keywords:alternate;systemsengineering;innovation;teachingmode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44-030引言9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高校面对经济、科技的新发展,传统的系统工程教学理念、内容和模式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1]。该课程所提供的思维方法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6、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中却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了给予大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思考的机会,忽略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系统思维、统筹兼顾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互生理念,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引发思考、发现自我的教与学的平台。1互生理念的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互生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7、,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想上毫无约束的发言,进行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思维上的碰撞,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课程内容。学生依靠教师提供的互生教学实现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全面发展;教师依靠学生创造性学习发展创新技术,依靠环境多元资金资助推动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环境依靠学生踊跃创新创造价值体系,依靠教师创新教学促进创新教育发展。这就是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生互利关系。9学生、教师、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依存、互生互动、相得益彰。任何一个要素的缺损都会导致整个互生互动链条的断裂。在学生、
8、教师、环境链条中,以学生为主体、成就学生个体即意味着促进整个互生互动良性循环,因为个体的成败关乎整个循环链的存亡[2]。在这个互生互动链条中,关键是处在中间地位的教师能不能通过创新教育培养为社会所接纳的创新性人才。也就是说,若接受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和成效明显高于未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