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3631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2
《基于ssm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SSM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摘要: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益的指示器。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演进呈现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攀升、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的格局。从静态、动态、增量不同维度,运用偏离-份额法考察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方向、速度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定量测度各省部门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明晰各省产业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贡献和“三化”协调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对策思路。关键词:中部地区;产业
2、结构;偏离-份额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925-0510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四大板块之一,承担着国家粮棉油基地的经济安全职能、承东启西的区位职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职能。自2004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围绕国家对中部地区的“三基地一枢纽”(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定位[1],纷纷立足各自省情,在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同时兼顾农业现代化发展,力图
3、探索符合自身的“三化”协调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率的重要维度,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始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梳理中部六省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与趋势,比较省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与方向,参照全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明确各省产业部门增长的态势,有助于中部各省明晰各自产业部门的优劣势,从而把握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结构向科学化、高级化方向演进。1中部六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轨迹1.1第一产业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中部六省农业的基础和规模较为雄厚,故第一产业份额占比相对较大。2001年中部六省第
4、一产业比例除山西外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安徽最高,达到23.4%,江西23.3%、河南22.3%、湖南21.5%、湖北17.8%、山西8.4%,全国为14.4%。到2011年末,中部省域第一产业比例与全国水平的相对格局仍未发生变化,除山西外其他五省的第一产业比例基本相同。可见中部六省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朝高级化方向演进,尽管个别年份存在略微波动,但整体趋势呈现第一产业比例逐步下降、非农产业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安徽和江西,十年间第一产业份额下降10个百分点(图1)。101.2第二产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部省域,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中
5、最大的份额。2001年中部六省第二产业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山西最高,达到47.1%,其余依次为河南45.4%、湖北40.6%、安徽38.7%、湖南36.9%、江西36.1%,全国水平为45.1%,可见除山西、河南外,其他4省工业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到2011年末,中部六省第二产业比例均超过全国水平,山西59.3%位居第一,之后依次为河南58.3%、江西56.9%、安徽54.4%、湖北50.1%、湖南47.5%,全国水平为46.8%。十年期间,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北第二产业比例均迈过了50%关口,尤其是江西的增幅最大,提
6、高近2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湖北和湖南两省的第二产业比例略低于其他省份。这十年间,自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以投资拉动的经济成长周期,和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上升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机遇背景,使中部省域在2004年后第二产业比例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尽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但中部省域整体外向度低的区情使得受到的影响远比东部地区要小,山西作为能源基地省份受冲击较大,出现阶段性下降,其他省份未出现第二产业比例下降现象(图2)。1.3第三产业10中部省域的第三产业相较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7、尤其是中部省份在壮大工业部门的同时,服务业的份额却相应被挤占。2001年山西、湖北、湖南的第三产业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山西最高,超出全国水平4个百分点。2011年末,中部六省第三产业比例整体低于全国水平,份额最高的湖南为38.6%,其余依次为湖北36.8%、山西35.0%、安徽32.2%、江西31.1%、河南28.8%,而全国水平为43.1%。可见,尽管中部省域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但产业结构演进轨迹中仍暴露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滞后的问题,第三产业扩张未能与第
8、一、第二产业同步。快速增长的第一、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制约了中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图3)。2中部六省产业结构的SSM分析2.1分析方法2.2结果分析10利用上述公式计算中部六省2006-2011年的各产业部门的增量及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