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

ID:6068355

大小:48.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1-01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_第1页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_第2页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_第3页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_第4页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制造业同构现象和收入变动国际比较探究  摘要:运用产业同构系数、人均GDP、人均工资等指标,比较研究了20年来中国沪苏浙地区和日本东海地区产业分工与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同构系数与收入差距变化间的关系并不确定。调节产业同构现象的措施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未必有确定的、显著的作用,解决收入差距应主要运用收入分配政策。关键词:制造业;同构系数;收入变动;中国长三角;日本东海地区中图分类号:F4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3)04-0013-08一、前言当前,

2、中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之一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如何克服产业结构趋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是寻求解决问题有效路径的重要前提。23中国长三角地区与日本东海地区具有颇多相似性,沪苏浙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地之一,是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战略区,是构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试先行区之一。日本东海地区①是日本三大城市圈之一(另两个是东

3、京大城市圈、大阪大城市圈),是日本制造业三大集群地之一。同时,中日上述两个地区都包括多个行政区域,并且都有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因此,通过比较上述地区产业分工和区域产业布局所经历的阶段、演进的内在原因、存在的突出问题等,不仅对于深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促进沪苏浙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国内其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前人已有较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产业结构趋同通常

4、指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路径的区域形成相似产业结构的现象,特指产业内部及内部各子行业结构的趋同现象,一般不指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趋同,也不指区域工农结构或农轻重结构趋同现象[1]。有人认为产业结构趋同主要表现为地区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地区工业部门结构相似性增大、各地主导产业选择雷同、区域间缺乏分工协作等[2]。NicolePalan对欧洲国家的产业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欧洲各国行业间也存在明显趋同现象[3]。231984年世界银行已注意到中国产业中存在同构现象,但90年代初以来,国内学者研

5、究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不少学者的研究显示中国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如:蒋清海证实中国1981年—1989年产业同构现象日益严重[4]。Alwyn对中国各省区的产业进行实证研究,认为1993年中国各省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5]。陈建军[6],范剑勇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存在明显的趋同现象,并指出该现象具有必然性[7]。梁琦认为产业分工与地理位置有关,空间距离较近的区域之间,产业同构性较强,环渤海互补性更大,长三角同构性更强[8]。类似的研究还有韩佳[9]、张仁开等[10]。刘富朝等认为,产业同构在一定

6、时空条件下具有合意性。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非合意性愈显突出[11]。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我国未出现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如陈耀[12]、Naughton。靖学青的研究显示,虽然2002年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同构系数达0.97,但从细分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衡量,产业同构系数会大幅降低[13]。蒋金荷研究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问题,结果显示,1995年—200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不断弱化[14]。也有学者认为产业同构现象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主

7、要因素,产业同构与收入差距间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23克鲁格曼(Krugman)认为当运输成本下降时,工业生产会向某个地区集聚,这会扩大地区间产业结构与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15]。范剑勇认为中国地区差距扩大与产业集聚有密切关系,通过对1980年、2001年中国各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改革以来国内制造业的地区分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绝大部分制造业已经或正在转移进入东部沿海地区[7]。王珺等人认为,虽然地区产业分布结构变动并非导致地区间收入差异变动的唯一因素,但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制造业部门的集聚与扩散

8、对地区收入差异扩大与收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地区之间的人均GDP可以看作一种收入分布,地区的产业同构系数体现产业的空间分布,二者关系是生产分布的特征决定着收入分布。当控制了人均收入水平与再分配渠道等因素影响时,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异变动就是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结果。因此,研究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异的变动应以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为切入点[16]。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偏重于探讨国家或地区间是否存在产业同构现象,或探讨产业同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合意与否,而研究产业同构现象与地区间收入差异变动关系的成果尚不多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