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收入”瞒报现象

探究“收入”瞒报现象

ID:38062588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探究“收入”瞒报现象_第1页
探究“收入”瞒报现象_第2页
探究“收入”瞒报现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收入”瞒报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收入”瞒报现象到目前为止,“收入”类指标总是统计调查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因为很多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及发展变化情况,总要通过“收入”类指标来说明和反映。然而,在统计实践中,“收入”类指标往往难以统计准确。这种不准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统计数字总是小于实际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统计调查对象有意识地瞒报“收入”数据。以下笔者就“收入”类指标瞒报现象的统计表象,瞒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怎样预防瞒报现象的发生等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性研究。一、“收入”类指标瞒报现象的统计表象在统计实

2、践当中,大凡一项统计调查,无论是一次性的(如普查等),还是定期的(如年度、季度、月度报表等),“收入”总是作为一个主要指标设计的。如第二次农业普查中的住户表涉及到的收入指标就有“主要收入来源”、“住宅估价”、“销售收入”等多种。至于定期的统计调查,“收入”类指标的调查项目就更多了,甚至还有专门以“收入”调查为主的统计项目。如城乡住户调查,劳动工资统计等等。通过这些经常性的统计调查而得到的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及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数据,是我们在反映、研究社会发展及经济状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之一。然而,这些

3、专门的“收入”调查而得来的统计数据,都存在严重的瞒报现象。劳动工资的瞒报已经在各级统计部门的统计执法检查的具体案件中得到了太多的印证。每年,邵阳市各级统计部门要对上百个基层单位例行统计执法检查,凡是检查劳动工资的单位,90%以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工资瞒报现象。城乡住户调查,是按照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一定数据的城乡居民户,定点(一般一定就是几年)进行的以“收入”指标为核心的统计调查,旨在取得城乡居民的收支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此项统计调查采用被抽中的居民户每天记录其收入、支出情况的办法搜集其原始资料,最后由

4、统计部门据以综合计算汇总出城乡居民的收支数据。通过这样得出的城乡居民收入是否也存在瞒报现象?回答仍然是肯定的。这点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笔大数比较就能清楚地体现。住户调查资料显示,邵阳市城镇居民2002至2006五年的人均总收入分别是6320元、6822元、7835元、8261元、9136元;相对应的人均总支出分别是6639元、7033元、8511元、9077元、9751元;农村居民这五年的人均总收入分别为1828元、2791元、3188元、3502元、3735元;相应的人均总支出则分别是1830元、279

5、2元、3147元、3399元、3546元;以上数据显示,邵阳市城镇居民每年的总支出均大于总收入,农村居民的总收入与总支出基本持平。从以上数据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应当是邵阳市城镇居民存在严重的“入不敷出”情况,每年不但不可能有结余款项,而且每年都要吃老本。农村居民则基本收支平衡,也无节余可言。然而,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是每年都是支出大于收入,应无老本可吃。二是有其他数据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居民储蓄存款。邵阳市与全国一样每年的居民储蓄存款都是增加的。2002至2006年,

6、每年增加的储蓄存款分别高达34.71亿元、36.54亿元、38.29亿元、46.24亿元和54.09亿元。为什么一方面是居民住户调查数据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则是居民储蓄存款年年大幅度增加?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被调查对象所报的“收入”存在瞒报。这种瞒报在统计上的表象,就是“收入”类的统计数字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收入状况及水平。二、“收入”类指标瞒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什么被调查对象总要瞒报“收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两个:一是利益因素,二是传统因素;最主要的是利益因素。作为单位瞒报“收入”有很大的

7、利益驱动。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等等。都是按照单位的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收缴的。一个单位瞒报工资收入,实际上就意味着要少缴与工资挂钩的一系列税费。尽管统计部门不负责收缴任何税费,但统计部门终归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人们自然而然会将统计部门与其收税费的部门联系在一起。作为个人瞒报“收入”,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如被调查者会认为报的“收入”越多,以后要交的税费会越多。另一方面则由社会传统使然。中国历来就有“财不外露”的传统,尤其“收入”是切忌向别人表白的。至于有些来路不正的违法违纪“收入”,更是必须隐瞒的

8、。从相关统计现象及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瞒报“收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收入”越高,瞒报的数额及幅度就越大。统计执法案例已经表明,效益好的、收入多的单位瞒报工资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数都要大于效益相对差的、收入低的单位。住户调查资料则表明:城镇居民瞒报“收入”的幅度大于农村居民。如2002年至2006的五年中,邵阳市城镇居民,每年的总支出均高于总收入,而农村居民的总支出则与总收入基本持平。因为城镇居民的收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