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

ID:6061157

大小:4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1-01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_第1页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_第2页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_第3页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_第4页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3XSH030),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wd-s0304)阶段成果。作者简介:张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兰婕(1987-),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以民族志的方式,对地方层面的灾害场景和灾害感知进行完整呈现和系统转述,是人类学灾害研究的关键。《泥石流灾

2、害的人类学研究》一书基于特定灾害场景的系统考察,来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并就不同人类群体如何借助社会文化资源来认识和应对灾害的经验图景加以辨析,这代表了灾害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关键词]人类学;灾害研究;民族志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6-0056-0720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3XSH030),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

3、wd-s0304)阶段成果。作者简介:张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兰婕(1987-),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以民族志的方式,对地方层面的灾害场景和灾害感知进行完整呈现和系统转述,是人类学灾害研究的关键。《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一书基于特定灾害场景的系统考察,来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并就不同人类群体如何借助社会文化资源来认识和应对灾害的经验图景加以辨析,这代表了灾害人类

4、学研究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关键词]人类学;灾害研究;民族志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6-0056-0720人类学灾害探究如何呈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3XSH030),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wd-s0304)阶段成果。作者简介:张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兰婕(1987-),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

5、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以民族志的方式,对地方层面的灾害场景和灾害感知进行完整呈现和系统转述,是人类学灾害研究的关键。《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一书基于特定灾害场景的系统考察,来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并就不同人类群体如何借助社会文化资源来认识和应对灾害的经验图景加以辨析,这代表了灾害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关键词]人类学;灾害研究;民族志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6-0056-0720人类学灾害探究如

6、何呈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3XSH030),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wd-s0304)阶段成果。作者简介:张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兰婕(1987-),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以民族志的方式,对地方层面的灾害场景和灾害感知进行完整呈现和系统转述,是人类学灾害研究的关键。《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

7、一书基于特定灾害场景的系统考察,来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并就不同人类群体如何借助社会文化资源来认识和应对灾害的经验图景加以辨析,这代表了灾害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关键词]人类学;灾害研究;民族志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6-0056-0720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愈加剧烈,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类学者开始关注灾害研究。[1]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常将研究焦点置于宏观层面的国家应灾行动的分析不同,人类学的灾害研究更

8、强调以地方社会与世界体系的互动关系为背景,关注地方层面的灾害解释和应对实践,从而对灾害的社会文化属性加以辨析。自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之后,国内人类学的灾害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大批学者将目光聚焦于灾后的羌族地区,围绕着灾后重建中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出现不少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专著和论文集,成果颇丰。①相较而言,针对具体的灾害类型所进行的全景性的系统考察在国内学界则未成气候,虽然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