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60014
大小:55.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1-01
《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实现机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实现机理探究 [摘要]基于知识接收方(即中外合资企业)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实现程度的因素,深入剖析了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实现机理,并给出了基于竞争价值方法的知识接收方的效能的测量指标体系,对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过程“黑箱”问题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实现机理;效能[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3)11-0001-06一、引言知识作为一种关键的组织资源,其获取、转移与应用可使组织能力得到提升并增强组织的长期竞争力[1-2]。组织通
2、常也会藉由组织边界外部的知识转移与获取来增强组织自身的知识存量[3-4]。诸如,国际合资企业(internationaljointventures,25IJVs)成立的一个最为常见的动机便是伙伴之间可以跨域国界及组织边界获取新的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5-8]。事实上,IJV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其不仅有助于跨国公司克服机会主义行为,而且有助于跨国公司在多个市场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知识[9]。为了揭开母公司与其合资子公司间知识转移过程的“黑箱”,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实际探索了中外合资企业(属于IJV的一种)中,母公司(包括中方母公司和外方母公司)向合资子公司转移知识的实现机
3、理,即在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中,母公司和合资子公司之间通过知识交流、沟通、互换,是否实现了知识转移的结果?效果如何?通过哪些指标可以测度其效果?通过对知识转移的实现机理进行剖析,对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过程“黑箱”问题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中外合资企业(即知识接收方)的知识管理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二、影响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实现程度的因素25对于中外合资企业而言,从母公司处获取相关知识对其自身竞争优势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知识转移与获取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意味着文件、数据资料、技能、经验等从知识发送方(即母公司)转移给知识接收方(即中外合资企业),更何况由于知识本身的
4、复杂性、内隐性及因果模糊性等特征[10],致使知识的转移并非易事。本研究认为,合资子公司在知识转移与获取的过程中如何消化吸收并应用这些知识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则更为重要。换言之,任何知识要成功地被转移都必须依赖知识接收方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为接受新的知识,知识接收方必须储备一些相关联的知识,即构建一个适宜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简言之,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接收方必须承担知识“解码”的成本,尤其是对内隐知识的解码,这是知识转移区别于一般商品转移的最重要的特征(一般商品基本上“拿来即用”,不存在成本再投入)[11]。研究发现,知识转移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接收方学习的过程,在母
5、公司向合资子公司转移知识的过程中,并非意味着母公司的知识仅仅经过全部复制就自动地流入到合资企业中,而是需要合资企业对获得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内化、整合和应用,知识转移才能够顺利实现,因此,合资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组织间知识的顺利与成功转移具有重要意义[12]。科亨和利文塞尔(CohenandLevinthal,251990)[13]将吸收能力定义为组织利用自身原有知识识别、消化、吸收外部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外部新知识到商业终端的能力[14-15]。吸收能力包括4个方面:获得、吸取、转化和利用。按照他们的观点,吸收能力不仅仅包括吸收新的外部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商业
6、终端中的能力,因此创造了获利的机会。研究还发现[7][16-20],吸收能力是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组织的吸收能力越强,知识转移就越容易。并且,对于知识接收方而言,其吸收能力往往还积极地影响知识获取的能力,以及处理与使用新获知识的能力。在合作联盟的过程中,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决定了知识转移落实的程度。如果只单纯地传递知识,那么组织可能只是使用该种知识,而无法做到进一步地吸收、储存与消化知识,也就无法将这些新知识加以内化,变成对组织有益的新知识,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甚至会对组织的学习绩效产生负向的影响[21]。吸收能力可使企业更加有效地获取与利用组织内、外部的各种知
7、识;反过来,这又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竞争力。这会让企业更加主动地去提升各种能力,而不是去被动地应对行业和环境的变化。知识已经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生产要素,对于知识,除了创造、积累、拥有之外,更贵在应用[22]。因此,在吸收能力的4个方面中,知识的应用最为关键。知识转移的本质是通过知识转移活动实现知识转移主体的某些目标。即当发送方将知识转移给接收方时,这些知识要能够为知识接收方创造价值,能够提升知识接收方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知识转移才是成功的。盛小平(2009)[23]认为,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