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55019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1
《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探究 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关键词:高职院校;幸福;幸福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53-02一、幸福观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要内容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对幸福的追求更是即将迈入社会、走向职业岗位的高职院校的大
2、学生的一种期盼与渴望。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他们提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建构幸福生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幸福观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意愿,也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10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有:1.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冲击。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长
3、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伴随着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不得不面对多种多样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目前,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和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似有抬头,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幸福观。102.德行与幸福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道德是个体认识把握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方法
4、,是个人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为个人克制欲望提供理性控制,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为个人获得幸福提供源泉。美国思想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就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却仍然要求人要无条件地讲道德,把道德的本性看作自我牺牲,就会造成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的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一个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体现“善恶因果律”,建立公正、公平、合理、人道的德福约束机制,才有可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和正确幸福观的培养。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德福相背”的现象,如“无德而富,有德而贫”,“老实人吃亏”,道德标准的偏差甚至扭曲动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道德价
5、值的认同,强化了他们不道德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动机,使“道德”成为他们获取幸福的障碍。显然,道德失去魅力和感召力不仅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生活的公正稳定,而且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养成。3.幸福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工具,把教育降格到只以训练人掌握生产技能、生产技术,为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层次,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和幸福感的产生。更为严重的是,高职院校的德育在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
6、时,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使幸福观教育内容狭隘,轻时代色彩的注入使幸福观教育形式单一,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使幸福观教育方法片面,最终导致幸福观教育在高职院校边缘化。104.高考的影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体、认知、情感以及精神世界的发展,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但在现实世界中教育似乎是在为高考服务。在高考中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有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挫败感,感到自己“不幸”,并把“不幸”归结于外界因素,甚至把挫折归因于自己命不好,而不是去努力改变处境;有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过多地责备自己,造成幸福体验减少,更为严重的是产生“习得性无助”,很难从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意义。经过紧张
7、的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了新的理想目标,精神压力减少,经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之后,会明显感到无聊和厌倦。理想信仰的缺乏,毫无人生追求的生活,带来的是人生意义的丢失,从而失去了人生幸福。三、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内涵获得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即”幸福是一种能力”。既然幸福是一种知识、情感和能力,那么对幸福的追求就需要教育作出相应的准备和指导。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如果把人看作一个个体,那么教育应该为使人获得幸福而做出贡献。”加强幸福观教育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