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5430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1
《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探究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和社会主流意识所需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责任与态度的总和。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研究是一种趋势所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所崇尚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的是个体与整体的社会关系。在新的社
2、会时期,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不仅使国家和社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也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而且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滞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研究,使大学生树立起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民主。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6(1)价值取向混乱,自我价值凌驾于集体与社会价值之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西方腐朽文化的不断渗透,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在一些大学生思想中滋生甚至蔓延,注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的是自我个性的张
3、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急功近利思想较为突出,特别“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用夸大其词、花言巧语来掩盖自己虚假的一面与蒙蔽别人的眼睛,以换取他人的信任,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长此以往,导致本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剥离,忽视了集体与社会价值的存在,社会责任感就会变得荡然无存。(2)人生定位模糊,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效能。正确的人生定位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力活体。大学生既朝气蓬勃,又有着丰富深厚的理论功底,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可以凝聚正能量,创造更
4、多的社会财富。然而,有些大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仅局限于个人前途的实现,没有用主人翁的严肃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处处为自己考虑,损公肥私,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效能有联系在一起,缺乏集体责任感和整体意识,缺乏对个人前途与社会效能两者关系的正确认识。由此可见,大学生人生定位混乱,重个人名利,轻社会效能。6(3)社会公德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意识差。社会公德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我们日常行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世界
5、是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样、利益格局多变的世界。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之势不可阻挡,在这种多因素、多融合的大环境下,部分大学生谈吐粗俗、尊幼不分、思想肮脏、铺张浪费、理论与实践脱节、环保意识淡薄、无民族荣誉感和社会正义感等,所有的这些都时常出现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积小成多,如不加以纠正和诱导,会逐步削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造成恶性循环事件不断发生。(4)感恩之心泯灭,重权利而轻义务。宪法规定,权利与义务具有对称关系,只讲权利而不履行义务,那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许的。权利与义务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自觉认识的标准。部分大学
6、生过分强调权利,在履行义务中作过场、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回报,片面地以自我为中心,享受权利是与生俱来就应该拥有的,完全没有感恩之心,有些甚至用卑劣残忍的手段回报社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伤害。所有这些都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片面地追求物质利益,降低了人格标准,把权利与义务严格划分开来,从而缺乏应有的良知,感恩之心也随之消失。2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路径6首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导向,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认识,我国正处在改革
7、开放的深水区,矛盾不断涌现,大学生在对社会认识、认知和认同过程难免会扭曲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歪曲自己的人生。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是一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培养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一种先进、符合国情的理论体系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教材,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化他们的爱国、爱民和爱劳动的热情,端正态度,提升社会责任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知识和热情。6其次,加强公民道德
8、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和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其核心内容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意识,用传统文化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净化心灵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