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994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应用动机学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应用动机学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 摘要:合理、正确的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大作用。将认知学派的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等学习动机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应当合理培养学生成就动机,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关怀与爱护学生。关键词:动机理论;学习动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3)03-0036-01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种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一种内在历程。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
2、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教学工作的成败也对学生学习动机了解程度成正比。因此,充分运用各种学习动机理论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一学习动机理论梳理1.认知派动机理论5(1)期望-价值理论。期望-价值理论以阿特金森为代表。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动机倾向。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追求成功的
3、动机乃是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乘积德函数,其公式为:Ts=Ms·Ps·Is。其中,Ms代表对成就的需要,是个体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Ps代表期望水平;Is代表成功的诱因值。(2)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以维纳为代表。维纳认为,学生对他们学习的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由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六个因素组成。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内部归隐和外部归隐、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与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在维纳看来,能力高低与任务难度属于稳定性因素,而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属于不稳定性因素。维纳认为内/外部
4、领域和自信的心情、自尊、自豪或害羞有密切的关系;稳定的方面似乎和将来的期望密切相关;控制的领域很可能与自信和将来的期望有关。52.人本主义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和对人物传记的研究,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整理,提出了需要层次说。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之后便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这四种需要统称为缺失性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
5、进入自我实现需要层次也就是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是自己的潜能、价值、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展和实现。3.联结派学习动机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家们认为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所谓强化就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都是强化物。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所提出,以斯金纳为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由外部刺激和强化引起的外部动机,他们对动机的解释采用诸如接近、强化、惩罚、保留或行为的抑制等术语,认为学习是情境刺激和行为反
6、应之间的联结的结果。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刺激之间的稳固联系,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二学习动机理论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借鉴意义51.合理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教学来加以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应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成绩评价标准与课程难易等。这样既能增加教学工作内容的透明度,同时学生由于获得具体概念的指导而减少挫折感,结果使避免失败的动机减少从而增强力求成功的动机。其次,在教学中如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成就需要,从而可以按其成就倾向与失败倾向的差别,给予个别辅导。第三,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
7、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每当学生取得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习动机。最后,对那些力求成功者,应对他们设置中等难度的任务,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对那些避免失败者,则应尽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2.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首先,教师必须客观辩证地对学生学习的成败进行归因,防止出现错我归因。教师只有科学的了解并正确地运用归因动机理论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归因时应避免戴“有色眼镜”。其次,教师应以内部归因为重点,合理的进行外部归因。一般来说,多进行内部归因,会增强学生的行为意志,刺激学生学习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