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

ID:602722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_第1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_第2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_第3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_第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究  摘要:本文以专业技能取证培训课程为例讨论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分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改革的探索工作,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课改办法。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2-037高职教育的办校宗旨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因此工学结合就成为高职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在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是两条线,一般是先讲授理论课,再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课程。这样一来二者很难融合,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践中去,部分理论知识存在过深过细的问题。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教学内容,以典型任务来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将原来的学科体系或者知识体系改革为工作过程体系或者岗位能力体系。原来课程中的章节结构(知识结构)也转变为工作任务结构(项目结构),教学环境也从教室变换为工作场景,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也从学

3、术理论要求变换为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本文以专业技能取证培训课程为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到企业调查研究,关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办法,把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职业标准,结合目前石化企业的生产工艺状况,以及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教学条件,在吃透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一些相关的通用性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原来的专业实训项目,将其融入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都得到了提升。主要项目有化工单元仿真实

4、训、化工反应器实训、单元操作实训、合成氨生产工艺实训、常减压生产工艺实训、甲醇生产工艺实训、醋酸生产工艺实训、聚丙烯生产工艺实训、乙烯装置生产工艺实训、催化重整生产工艺实训、柴油加氢生产工艺实训、催化裂化生产工艺实训、烷基化生产工艺实训、气体分馏生产工艺实训。通过这些项目单元的学习与培训,让其熟悉相关的技能操作要领,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进而成长为高级技能型人才。7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要求改革课程内容石油化工产业有它的特殊性,不但生产过程是连续性的,而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腐

5、蚀等因素,所以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企业通用性工种的职业能力定位是有区别的。作为一名合格的石化类操作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还要具备驾驭生产设备的操作技能;不仅熟悉相关的化学、化工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冷静科学的判断力和迅速果断的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避免可能发生的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恶性事故。为此,本课程除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所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设计相关内容外,还与石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广泛深入地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要求,并积极吸收消

6、化近年来全国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技能竞赛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能力信息,科学理性地定位中级工及高级工培养目标,从中提炼出主要培训内容。本课程正是通过对职业技能的分解与强化,来全面系统地帮助培训取证人员掌握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三、课程内容优化,淡化理论,强调技能,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7落实实训实习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尽量突出工作岗位特点。力求通过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实施过程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经过以上过程进行课程内容优化,开展课程教学大纲、教

7、材建设。四、学习情境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单元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化工总控工岗位群;然后经过实践专家访谈分析化工工作过程,提炼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出若干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即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设计出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最后重点开发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单元),每一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五、教材建设改变原来知识逻辑体系的教材结构,将生产过程中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工序、工作任务来结构教材,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材不但增加了应

8、用性,而且可开发的空间很大,随时可以根据新工艺、新技术增加新的任务、项目。学员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使用新教材,通过加工生产锻炼,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六、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师生互动的教学观7教学活动不单单是教师和学生完成双方活动的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工学结合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