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

ID:6024638

大小:4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31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_第1页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_第2页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_第3页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_第4页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千载寺文化和中国武术关系之探析  【摘要】解析千载寺文化与中国武术之关系。利用已有的资料实证分析。通过历史文献分析,诸多武术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千载寺,诸如无极养生武功,十三势拳、剑、枪术,太极养生功(太极拳),王堡枪(俗称六合神枪),心意六合拳;同时,诸多武术理论如《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无极养生拳论》、《太极拳论》、《打手歌》也诞生于千载寺。千载寺文化是诞生中国武术的源头之一。【关键词】千载寺文化;武术文化;文化起源19水有源,木有本,文化也有根;只有源远才能流长,只有根固才能枝荣。没有根或断了根的文化,尤如无源

2、之水和无本之木,是不免要枯萎的。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列宁也说:“只有正确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进行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覃怀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精髓,铸就了覃怀文化的品格和特征。这种品格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是形成了与少林寺文化隔河相望的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千载寺文化。正如文化学者李侃所说:“对这些地方文化,进行历史地、具体地考察

3、和研究,从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中找出中华文化的同一性,这不仅对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祖国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有很重要的意义。”〔3〕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我们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4〕“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5〕“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他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6〕因此,他主张对中国传统

4、文化要“契其瑰宝”、“绝其淄磷”,以达到“取精用弘”之目的。一、千载寺文化19千载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是佛教传入国门后建立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千载寺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三教合一”。其“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孕育于深厚的覃怀文化内部。自河内文明以来,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进而诞生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由于时局的变乱,大量移民的移出、移进,文化体系重又更新,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从有历史记载的文字来看,这里曾有几次大的文化迁移。一是商王朝的灭亡,作为畿内地的河内有大量的移民移出;二是南北朝时期,大批河内移民迁往南方

5、成为客家人,大批北方游牧民族迁入又融合成新的文化;三是五代的变乱,又使大量移民迁往南方发展;四是北宋灭亡,这里又涌入了大批少数民族;五是元明战乱,大批山西移民迁入。这一切都不断使旧文化衰亡,新文化产生。19(1)位于河内境城的南太行山,自西向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王屋山、沐涧山、云台山自古为道教圣地。尤其云台山道教文化底蕴深厚,茱萸峰被群众称为“北顶”,和武当山称“南顶”遥相呼应,合称为“天下二顶”。盘古、黄帝、真武帝君、宁封子长期在此修行、生活。道教形成后,盘古被尊为”元始天王”,又称“盘古真人”。随着道教教义的深入演进

6、,他又被抬上道教最高神位,成为“三清教主”中的“玉清元始天尊”。黄帝被尊为“元圃真人轩辕皇帝”,为五天帝之一,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真武帝君,道教中为镇守护卫北方之神,即群众所敬之“祖师爷”。其得道飞升后,玉帝册封为玄武。宁封子,生于宁(宁,是修武县古称,也叫宁邑),道号“龙跷真人”。因发明陶器而被黄帝封为“陶正”。专司陶器的制造与推广。得道升天后,又被封为“五岳丈人”,头戴盖天之冠,身著朱紫之袍,怀佩三庭之印,为天下五岳之上司,管理东、西、南、北、中五岳之事,因而云台山也成为天下“总岳”。沿山道观有:静应庙(沐涧山祀魏夫人

7、)、紫虚元君庙、圣水观、清和观、五祖堂、长春观、聚仙观、万寿观、崇宁宫、玉清宫、翠筠观、二仙庙、玉虚观、三观庙、神清庙;济源有:玉皇观、太清宫、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奉仙观、普宁观、玉真观,等等。老子温县东口“悟道”始,千年绵延,影响深远。三国王烈、孙登在云台山修仙行道,大展仙风。“竹林七贤”援道释儒,发展为玄学。“紫虚元君”魏华存在离千载寺不远的沐涧山,服气辟谷、吐纳、咽液、守静,修摄生修静之功及修订整理《黄庭经》。隋代著名道士卢太翼,在云台山对儒道释之论均详察深入堂奥,得其精微。唐司马承祯更在东口村原老子居住地主持筹

8、建了太清观,并亲自把老子像请于大殿,以此使老子及道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不息。全真道王重阳及“北七真”在云台山活动长达29年,他们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金大定九年(1169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