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

ID:602396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1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_第1页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_第2页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_第3页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_第4页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氟康唑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58例初治AL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胶囊100mg/d,口服,自化疗开始至脱离粒细胞缺乏时停止;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率为7.4%(2/27),对照组并发真菌感染率为29.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治疗组患者中,1例出现头痛,2例出现恶心症状,排

2、除化疗药物等其他因素,考虑与氟康唑相关,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出现肝功能损伤者5例,均表现为谷丙转氨酶伴或不伴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最高达380U/L,因有化疗药物及其他抗生素应用,不能明确是否与氟康唑相关。3讨论5AL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易于并发严重感染,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及化疗后,因黏膜损伤和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包括真菌感染的机会进一步增高。一旦出现感染,临床需要强效抗生素应用,且遵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往往是碳青霉烯类或至少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产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3]。近年来AL患者化疗后发

3、生真菌感染率较以前升高,鉴于真菌感染的低治愈率和高致死率,临床上越来越注重真菌感染的预防治疗。Bow等[4]对应用唑类和小剂量二性霉素B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预防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预防性用药,使需要经验性应用静脉抗真菌治疗的患者明显减少,使浅表性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预防性治疗用药的选择要求有效、较小副作用,目前推荐的预防治疗药物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5]。有报道初治AL患者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3.8%,表明在初治AL诱导缓解治疗中亦应重视真菌感染的问题[6]。5氟康唑是临床较早应用的抗真菌药物之一,属于三唑类,主要用于

4、条件致病菌感染治疗,如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感染,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包括隐球菌脑膜炎)。它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有高度特异性,是真菌麦角固醇合成的强效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导致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外渗而抑制真菌生长。氟康唑因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常作为化疗、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防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杨艳梅等[7]研究显示,氟康唑口服在预防移植早期的真菌感染方面有较好效果,张秀娟等[8]报告氟康唑预防性应用可降低AL患者发生真菌感

5、染的概率。在本研究中,27例应用氟康唑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中出现2例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4%,较对照组29.0%的真菌感染率明显降低,表明氟康唑在AL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有明显的预防真菌感染作用。进一步对比两组间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侵袭性真菌感染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  氟康唑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头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本研究中有1例出现头痛,2例有恶心症状,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与氟康唑相关,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而肝功能损伤因化疗因素存在,不能明确是否与氟康唑相关。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各

6、种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临床真菌感染的菌株种类亦发生明显变化,既往真菌感染种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近年来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逐渐下降,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9],5国内王爱霞[10]、叶杏浓等[11]研究亦支持这一结论。因氟康唑抗菌谱较窄,且随着广泛应用,其耐药性问题亦应引起重视。本研究中应用氟康唑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出现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提示在应用氟康唑预防性治疗的同时,需提高警惕,一旦怀疑为侵袭性真菌感染,除明确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感染外,应立即调整治疗,更换相对广谱、强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二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等,并积极

7、查看药敏指导进行治疗;同时,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于预防性用药的选择,可考虑相对抗菌谱更广、更强效的药物,如伊曲康唑。[参考文献][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学杂志,2005,44(7):554-556.[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J].中华内科学杂志,2007,46(7):607-610.[3]FraserVJ,JonesM,DundelJ,etal.Candidemiainatertiaryc

8、arehospital: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predictorsofm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