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说》教案.doc

最新《马说》教案.doc

ID:6021905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04

最新《马说》教案.doc_第1页
最新《马说》教案.doc_第2页
最新《马说》教案.doc_第3页
最新《马说》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最新《马说》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对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愤懑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二、解题及作者简介《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

2、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教师补充:“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

3、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三、听课文录音后通读课文,疏通全文。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多音。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作出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体现杜郎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加以指

4、导。)   总结一字多义、通假字、重要词语的含义() 1、 解释下列 一字多义能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②安求其能千里:()食   ①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②食不饱:()尽   ①或尽粟一石:() ②而不能尽其材:()之①只于奴隶人之手(的)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          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其:①不知其能千里(代词,千里马)   ②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③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恐怕) 2、解释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 :   食通“饲”      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吗” 四、师生互动,初步探究本课1.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2.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五、课后作业:识记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

6、一自然段。2.概括本段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3.回读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并思考讨论问题:千里马和常马一样都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

7、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3.回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概括本段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2)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3)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要点提示:段意: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1)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2)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

8、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