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02403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30
《学校挫折教育误区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挫折教育误区和对策* 挫折是个体在某种需要与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但又无法克服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1]对在校学生而言,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总会遭遇诸多挫折,如学习适应、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问题。挫折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技能的训练,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受挫能力的教育活动。[2]一方面,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他们对自己“遭受挫折、陷入逆境”,表现出束手无策的状况,已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
2、成长。[3]另一方面,由于挫折教育专业性较强,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甚至违背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挫折教育刚上路就迷路,出现了诸多教育误区。[4]鉴于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加强挫折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1.系统性挫折教育的缺失11目前,学校挫折教育在我国正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挫折教育还不像各学科教学(语文、数学、外语等)、规范教育(道德、法纪、规则等)等那样相对稳定,有许多专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待探讨
3、。在实践中,许多人将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磨难教育、成功教育相等同,而适度、适量、适时问题已成为挫折教育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挫折教育操作的专业性较强,许多挫折教育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缺乏连贯性和专业性,致使学校挫折教育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构建出特色鲜明的挫折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鉴于此,系统性挫折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青少年挫折应对不容乐观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抵抗挫折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适应性问题,状况不太乐观。学业、
4、生活、情感、交往、就业等成为引发其挫折反应的主要渠道。一方面,随着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成长,心理不成熟难以解决由于生理成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青少年面临新的挫折时引发了更多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此外,对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所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素质低下,意志品质薄弱,严重危害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认为,给力学校德育工作,可以落实挫折教育的举措,提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素质。3.国家教育政策的客观要求1
5、1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挫折教育的文件,如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增
6、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帮助大学生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上述举措,为学校实施挫折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义。二、客观分析当前学校挫折教育的若干误区1.挫折教育设计人为化11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出后,人性化的大旗顿时渗透至中学生挫折教育实践中。在过度人性化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异常脆弱、一击即碎。中学生遭遇的挫折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教育者随时都可抓住时
7、机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挫折教育,而勿需人为设计。任何一项人为创设的挫折情境,在中学生的心理上不会造成主观挫折感。此外,对每个个体而言,由于其个性差异,某种挫折事件对张三不是挫折,对李四就是挫折,对另外一个同学则可能引发自杀事件。比如,中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对张三进行批评,他能接受并乐于改正;对李四来说这是家常便饭无所谓;而另外一个同学是性格内向且自尊心极强的女生,则经不起当众批评教育。可见,挫折本身具有很大的具体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挫折阈限[5]。2.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等同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的老师将
8、挫折教育与吃苦教育画上等号,吃苦成为挫折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诚然,生理的痛苦为挫折教育提供了真实情境,但仅仅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就不太妥当。从概念来看,挫折教育比吃苦训练的内涵和外延要丰富得多。中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多种多样、异常复杂,不是单单的吃苦训练就能解决他们的挫折难题。当然,挫折类型也不是由单一的物质匮乏或是生理痛苦引起,中学生的挫败感主要是由于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所引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吃苦训练只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