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588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实践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分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创新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校企融合;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G718.5?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8-02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课堂,是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的主渠道。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深化“系统培养、校企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借助
2、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优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向多方位、深层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为实训基地)经验,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创新实训基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2010年,我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与地方行业知名企业无锡友好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采用校企共同管理模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相关设备,按照生产流程布局,充分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技术优
3、势;由企业提供电气设备加工订单、低压电器元件及相关辅料等;学生安装调试低压电气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问题。1.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相矛盾。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实施的,市场是变动的,企业生产计划与院校实训教学计划的衔接有矛盾,实践教学的安排受到生产任务的影响,必须深度沟通,灵活处理,以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2.实践技能训练的消耗性与企业经济效益性相矛盾。高职教育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生产劳动,但参加生产实训的学生变动频繁,为了兼顾生产
4、和实训的要求,允许在实训中有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而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节能,这种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实施原则与方法的不同,导致实施中出现生产管理成本高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大投入、合理控制,引入企业7S管理方式。73.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实训基地具有校企优势互补的优势,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时间、人员、制度等因素限制,实训基地的作用还停留在实现其教学和生产功能上,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创业教育功能。同时,实训基地内管理还较混乱,没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专业素养的养成。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
5、建设的举措2012年,针对前面碰到的问题,我系调整思路,进行了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实践,同时兼顾企业利益,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和课程设计能力,既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实现校企双赢。71.科学规划,建立先进合理的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的协调指导下,借鉴无锡友好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成套设备制造厂家的管理经验,合理规划并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工厂设计一方面符合现代化工厂生产需要,既提供了宽敞的加工生产场地,又配备了存放生产设备的储物间和专用配电房,企业负责生产流程布局,并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
6、实训基地充分预留了现场教学空间,配备了多媒体、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引入相关企业的理念和职场箴言、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技术规范、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融入了产业、企业和职业要素,实现校企文化的交融。2.校企融合,推行“双师育人”的管理体制。实训基地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实现实践教学,而企业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实践教学有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学计划实行。为了开展实践教学,校企融合,采用新型管理体制:第一,校企双方明确实训基地要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企业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要考虑让学生参与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难度;第二,学校为企业着想,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任务及产品的质量要求,要根据企业订单
7、的要求,弹性地安排教学计划,分批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第三,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学校派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保证产品的质量;校企双方给予指导教师适当奖励,激发其积极性;第四,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企业和学校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对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优良的,要给予表扬及奖励;第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和企业员工培训,参加学生生产劳动的管理,给予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