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

ID:5995307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_第1页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_第2页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_第3页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_第4页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  摘要: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研究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并综合考虑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对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的导师指导形式及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措施等,所得结果对于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作者简介:王玉龙(1977-),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曾庆军(1969-),男,江苏镇江人,江苏

2、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江苏镇江212003)12基于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探究生培养机制探究  摘要: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研究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并综合考虑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对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的导师指导形式及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措施等,所得结果对于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作者简介:王玉龙(1977-),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

3、学院,副教授;曾庆军(1969-),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江苏镇江212003)1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漂移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器综合”(项目编号:61004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船舶航向控制系统故障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210306066)、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3Y0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江苏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JGZZ12_066)、江苏

4、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YJG11Y_08)、江苏科技大学《最优控制》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30-03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经常脱节,高等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1]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研究人才是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就目前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培养状况而言,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知识相对单一,因而这些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常常不能胜任学科交叉型的工作。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

5、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基于学科及专业交叉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探索。通过学科交叉及专业协同训练来培养复合型研究生不仅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大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多成果。12文献[1]以中南大学与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结合形式为例,讨论了产学研结合在研究生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文献[2]以华中师范大学交叉实验班为例,研究了大学本科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文中从培养制度和学习条件两个方面讨论了交叉培养的主要措施。在培养制度方面,主要研究了学生选拔

6、制度、实体班级制度、考核淘汰机制、导师制度、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制度等;在学习条件方面,实验班配备了优良的师资,并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软件资源。在培养复合型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文献[2]的成果。文献[3]根据中山大学光信息实验室条件,结合光信息专业特点,尝试多专业协同科研训练和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文献[4]提出通过整合优势专业与新兴专业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详细探讨了整合优势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实施背景、培养宗旨、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等。文献[5]提出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为出发点,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本学科建设资源(如科研、学术成果、学术

7、梯队、科研资料、科研仪器设备等)有效地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进而创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文献[6]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工程实践复合载体的理念并进行了实践,即一方面构建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基地相互交融所构成的工程实践“硬载体”;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创新机制,通过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的协同创新,构建有利于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软载体”。文献[7]研究了交通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途径,主要包括:制订体现学科交叉的培养方案;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申报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与国外著名高校进行深入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