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

ID:5993634

大小:754.1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30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_第1页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_第2页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_第3页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_第4页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 陈文华一.早期的茶具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具。陆羽《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只是他将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具”,而将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之为“器”。本文节所指的茶具就是专指煮茶、饮茶的工具,即《茶经》所称之“器”。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随着饮茶方式的产生

2、而产生,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茶叶最早是食用的,因此其器具也是采用一般的饮食器具,即使茶叶作为药用的时候,也是很难认定哪些器具是茶具,因此可以说,在早期阶段是没有独立的茶具,只有当茶叶成为真正的饮料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专门的茶具。文献中最早提到茶具的是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一句,一般解释为“煮茶和清洗茶(4)具”。但是此“具”到底是什么质地和形状,不得而知。三国时期的《广雅》曾说“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但是此“瓷器”是壶是碗不得而知。晋代杜育的《 赋》也提到“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陆羽《茶经》作“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并指明“瓯,越州也。”)说明当时的“茶器”是陶瓷烧

3、制的,而且产自东南浙江地区,然而具体形状和功能仍然不明,因而只有到考古材料中去寻觅它的身影。目前能够确定与茶具有关的考古实物,最早的要算1990年在浙江湖州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的一件青瓷瓮,通高33.5厘米,上面写有一个“荼”字,显然是用来储藏茶叶的,一般认为这只是贮茶的“茶罐”,还不是饮茶用的茶具。但是,如果联系到该瓮内外都通体施青釉,与其它作为盛装液体的青瓷器风格一样,那么,它就有可能不仅仅是装茶叶的器物,而是盛茶汤的器皿,即有可能就是《广雅》所记载的“以汤浇覆之”的“瓷器”。如是,则可算是一件年代最早的真正茶具。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出土的过去一向被当做酒器的青瓷鸡首壶和五盅盘就是饮茶

4、用的茶壶和茶杯。联系到《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孙皓以茶代酒秘密装在韦曜的酒瓶里的故事,说明鸡首壶和五盅盘也是可以用来饮茶的,也许当时就是茶酒两用的器具。又如《晋书》卷九五“单道开:,敦煌人也。⋯⋯时夏饮茶苏,一二升而已。”陶潜《搜神后记》“桓宣武时:,有一督将⋯⋯更能饮复茗,必一斛二斗乃饱,才减升合,便以为不足。”《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说的是饮茶,但这里的“斛”、“斗”、“升”、“合”和“卮”等,都是当时酒器的容量或名称,因而可以推测当时喝茶的器具开始很可能是借用酒器的131©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

5、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2©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3©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4©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

6、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5©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6©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7©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

7、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8©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3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