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

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

ID:5806138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_第1页
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_第2页
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_第3页
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中国茶具的演变介绍    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来判断,其形状和大小都可断定是先民的饮食器具。当时食具和饮具还没有分开,是用陶土制成的缶。韩非在《韩非子》中就提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我国最早关于饮茶器具的记载,是汉宣帝时期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句中的“荼”是古代的“茶”字,“尽”是“净”的通假字。意思是说烹茶用的茶具要冲洗干净。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到在公元前200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茶具了。  唐代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317-323年)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文中的“器茗”,就

2、是“茗器”,茶壶。茶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当时人们把茶壶称“注子”。其形状如瓶,腹部大而口径小,便于多装水。旁边有一提柄,因此又把“茶壶”叫“偏提”。《茶经》还记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的事。侍从用“瓦盂”给他敬茶,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陶土制的茶碗。以上史实说明,在唐代以前我国的先民已经使用了茶壶和茶碗,只是制作粗糙,个头较大,甚至与酒具没有什么区别,经常是混起来使用的。在唐代用于盛茶的碗,叫“茶糖”,茶碗的个头较前变得很小了。我们从韩愈《孟郊会合联句》的诗中写的“云纭寂寂听,茗盥纤纤捧”来看,“纤纤”是形容很细小,可见唐代茶碗已经是很小巧的了。

3、当时的茶具一般家庭是陶制的,而皇亲贵戚、豪门贵族则用金、银、铜和玉制茶具。  到了唐五代时,随着饮茶的兴盛,茶具也发展很快。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就介绍“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还有各地出产的瓷碗、风炉、炭挝、火荚、纸囊、碾、漉水囊、瓢等28种茶具。这么多的烹茶器具可谓丰富多彩,说明唐五代的茶具已有相当的规模。  宋金时代由于摒弃了唐代的煎茶法,改用点茶法,茶具较之唐代大大减少,北宋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说到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种。宋代的饮茶器具,从式样上看沿袭唐代,但是比唐代更加精细和讲究美观。唐宋以后,随着陶瓷业的迅猛发展,相继出现了

4、定州白窑、柴窑、汝州窑等官窑生产陶瓷器具,铜和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据《宋稗类钞》记载:“唐宋间,不贵金玉而贵铜磁。”尤其是陶瓷茶具盛茶能保持香气,价钱又低,很受大众喜爱。  元代饮茶是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不需要用茶碾将茶饼碾碎,茶具越来越精,但基本式样还是上承唐宋的。  明代饮茶沿袭了元代直接用沸水冲泡,这就使得唐宋时代的炙茶、碾茶、罗茶等器具成了多余之物,与之相适应的是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形成了沿袭至今的茶具式样。明代张谦德的《茶经》里谈到当时的茶具,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9种。明代茶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茶壶、茶

5、盏的形式和色彩都比前几代有了很大变化。在这个时期,瓷制茶具替代了陶制茶具,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在色泽、造型、品种、式样等方面,都进入了精工细作的时期。  明朝的嗜茶者很看重紫砂壶。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最有名气的砂壶是宜兴紫砂壶。  到了清代,饮茶时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因此,清代的茶具只限于茶盏、茶壶等几种。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盛行的盖碗,多由江西景德镇生产。当年的茶具除了青花瓷、五彩瓷外,还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茶具。江苏宜兴紫砂陶茶具,也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当时任溧阳县令的“西泠八家”之一

6、的陈曼生,设计了新颖别致的“十八壶式”,由杨彭年兄妹制作成型后,再由陈曼生用竹刀在壶上镌刻书画,为宜兴紫砂茶壶开创了新风。此外,自清代时期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也开始出现,多姿多彩的清代茶具标志着茶具新的水平和新面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