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

ID:5989253

大小:290.4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30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_第1页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_第2页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_第3页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_第4页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3年浙大基础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PASS模型: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中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4012.投射实验:是以Freud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

2、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常用的投射测验有:主题统觉测验和夏洛可墨迹测验。P4443.需要与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动机是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被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P3214.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Weiner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果一个新结果与过去结

3、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使人们对下一次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出现情绪反应。Weiner的动机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P3345.结构优势效应:即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作用,这种效应与人的知觉组织有密切关系。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等。R646.特征整合理论:由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他们区分客体和特征,将

4、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Treisman和Gelade认为:特征是有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子系统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以平行方式进行,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R1017.启动效应: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启动效应的实验

5、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R1838.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R281二.简答题1.简述人类意识的概念及表现水平P170答:意识就心理状态而言,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

6、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精神实体。其表现水平有:睡眠,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等。2.简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P381答:Izard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Izard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3.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P245答: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2)发散性思

7、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4.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R6答:(1)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是有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优点:减数法的反映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时局

8、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2)加因素法:斯顿伯格推出加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